第A1版:要闻

从源头着手 保质量安全

——余杭探索农业投入品“闭环式”监管机制

  □本报记者 王美华
  这几天,杭州市余杭区鸬鸟果农专业合作社的6500多亩蜜梨进入采摘旺季。合作社社长任含生告诉记者,今年可采收蜜梨6000吨左右,预计不出个把月就能销售一空。“鸬鸟蜜梨”缘何如此吃香?任含生道出了其中的奥秘:蜜梨外包装上的二维码告诉消费者,它们不仅鲜甜可口,而且安全可靠。目前,余杭区159家规模生产主体种植的水果、蔬菜、茶叶以及养殖的鸡鸭、鱼虾等农产品,都有一张像“鸬鸟蜜梨”那样的身份证,而这张身份证的获得又与余杭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密不可分。
  余杭区围绕“农业投入品监管”这一主线,从源头治理入手,生产、经营和使用等环节一齐发力,形成农业投入品全覆盖无缝隙的闭环式监管机制,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这项工作得到了省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舌尖上的安全从投入品抓起
  作为源头,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从源头抓起,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办法。基于这样的认识,余杭区积极引导农资经营行业加强自律。2016年1月,余杭区农业生产资料行业协会联合全区12家农资经营批发单位,发起高风险农药产品退出当地市场的倡议,并承诺对国家明令规定在蔬菜、果品、茶叶和中药材等农作物上限制使用的18种高风险农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易造成风险隐患的2种高风险农药(乙酰甲胺磷和乐果)退出市场,对丁硫克百威和毒死蜱的销售实行实名制登记和限制销售。
  为了进一步实现农资经营的规范化,余杭区根据省农业厅农资监管与服务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积极推进农资信息化建设。目前,已有93家农资经营单位完成信息化建设,占全区农资经营单位的50%。区里还按照“信息数据化、购销实名化、监管实时化、服务网络化”的要求,加强了农资信息化系统备案管理。现在,已备案的农药经营店达152家,系统备案农药产品2478种。农资经营单位还建立和健全了进货和销货台账,主动向购货者提供购货凭证,实现了农资去向可追踪、可溯源。
  余杭区不断加强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的检查和抽样,排查违法线索,做到检打联动、打防结合。自2013年以来,该区农业行政执法部门累计执法5653天(次),检查抽检管理对象10407家(次),办理违法案件183件,处罚没款104万元。
废弃农药包装物不再“流浪”田间
  喷药治虫是农业生产环节之一。以往喷药治虫时,余杭农民习惯将用完药水的包装物一丢了事,当地的田间地头时不时会见到散落的农药包装袋,水沟里还会漂浮着农药空瓶。如今,这种现象在余杭农村已经消失。各类农药走出工厂,经过经销商销售、农民使用后,其包装袋(瓶)又回到经销商手里,最后作集中处理。
  记者从余杭区农业局了解到,早在2009年,余杭就将废弃农药包装物的回收处置纳入农业面污染治理范围,并在鸬鸟镇开展试点。次年,试点扩大到黄湖、百丈、径山和瓶窑(苕溪以北)等四镇。在经过两年探索的基础上,2011年,余杭把持有《农药经营许可证》的165家农资经营网点列为废弃农药包装物的固定回收点,并明确,由余杭农资公司等3家单位定时间、定区域回收运输废弃农药包装物。2012年,根据农资流通体系的变化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特点,余杭把300亩以上规模的种植业基地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单独列为回收点统筹推进。一年后,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工作在余杭全面推进。
  余杭区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如今,该区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工作机制,即“以各街镇为责任主体,相关部门协调监督,经营单位折价回收,农资公司集中存放,专业环保单位归集销毁。”这一机制的形成,改变了长期以来将农药包装物随手丢弃于池塘、河沟、田间的陋习。
  据统计,从2009年到2015年底,余杭区共回收各类农药瓶(袋)4304.72万件,销毁废弃农药包装物735.17吨,回收率8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各方形成合力构建联动网络
  全区三家废弃农药包装物归集储运单位之一的余杭农资公司负责人王伟松告诉记者,归集储运是整个处理系统的中间环节,上接负责废弃农药包物处理的公司,下联各回收点,工作马虎不得。目前,公司已与各回收点和大部分乡镇签订今年的回收合同,操作规范、责任以及回收标准等都在合同中作了明确。
  根据农药经营、使用现状,结合农药监管实际,余杭构建了上下联动的网络。区里成立了由农业局、环保局等部门组成的区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各镇(街道)负责对辖区内回收网点和田间地头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情况进行督查。各回收网点对包装物加贴标签,哪个网点销售或使用的包装物由该网点回收,并建立农药进货、销售、包装物回收三本台账,便于有关部门监管核查。储运单位每隔三天到各回收网点收集一次。每年11月,领导小组对回收情况进行考核验收。
  余杭区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公告、横幅等载体和形式,加大废弃农药包装物乱丢乱放危害性和安全处理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使“清洁田园、爱护家园”成为共识。同时,建立投诉举报制度,强化社会监督,此外,余杭还加大了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的补助力度,通过经济杠杆加快农业投入品全覆盖无缝隙闭环式监管机制的落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