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希师 见习记者 唐豪
今年6月入梅以来,长兴县近一个月的降雨量达584.5毫米,是往年同期的近3倍。由于太湖内的雨水难以尽快排出,地处太湖南岸的长兴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的内涝灾害影响。前几天,今年第一号台风“尼伯特”带来的雨水,又加重了长兴的内涝灾情。据长兴县农业局提供的数据,受内涝影响,全县农作物受淹面积达34.66万亩,因灾绝收2.1万亩,农业直接经济损失3.8亿元。其中,葡萄、蔬菜等经济作物和粮油作物受灾尤为严重,占全县农业损失的76.8%。带着对灾情和灾后恢复生产的关注,近日,记者走访了长兴一些地方,亲眼目睹长兴农业人开展生产自救。
在地处长兴县和平镇长城村的许长蔬菜专业合作社大棚内,深耕机正在紧张地忙碌着。合作社负责人莫忠华告诉记者,受内涝影响,合作社2800多亩芦笋近80%受灾。“这些大棚里的芦笋已被水泡死了,只能连根拔掉,需翻耕后再重新种。”大棚经营者许培华说,往年1座棚能带来近20万元的利润,现在,从灾后重播到收获至少要两年时间,“我粗算了一下,要投入20多万元才能有产出。”虽然水灾让许培华有些沮丧,但在长兴县农业局农技人员的帮助下,他对灾后重建仍充满信心。
位于红桥镇古龙村的润叶家庭农场有限公司主要种植季节性时蔬——小青菜。由于农场位于太湖边,6月初开始接连不断的强降雨,使该场的大棚数次被淹,直接损失达40多万元。
长兴县农业局经作站工作人员吴晓荣告诉记者,在之前开展的技术指导中,他们建议农户在7月15日前做好土壤疏松、残留根处理、杀菌等工作,然后轮作水稻等作物。“我们还积极帮农户联系石灰氮用以改善土壤,但还没找到,希望能通过你们媒体帮我们联系到。”
受本次内涝影响,长兴农业的拳头农产品——葡萄,也受到较大影响。据吴晓荣介绍,由于内涝严重,长兴部分合作社出现葡萄裂果、果树被淹死等现象。种植户李新如告诉记者:“部分积水比较严重的果园,出现了裂果、果树被淹死等情况,对此,我们采取及时剪除裂果和淹死果树的枝叶以减少损失。”
据记者了解,自灾情发生以来,长兴县农业局已累计出动农技人员343人次,走访农业生产基地(大户)210多家(次),省、市专家也在第一时间前往实地进行指导。全县还发放技术资料2000余份,短信84万余条次,指导农民做好救灾减灾工作。
图为长兴兴源葡萄科技有限公司种植户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剪除葡萄裂果。本报记者 叶敏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