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特别报道

我省粮油战线上的耕耘者

——记省种植业管理局推广研究员、好党员王月星

  □本报记者 姚力丹
  人物名片:王月星,1967年出生,浙江长兴人,1990年参加工作,200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省种植业管理局推广研究员、粮食生产功能区办公室主任,长期从事粮油产业管理与技术推广、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与管理。2016年被评为浙江省“万名好党员”。  今年50岁的王月星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老农人”,从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他的工作就一直与粮油作物打交道。他的工作生涯中,跑得最多的地方,是农田;看得最多的东西,是农作物;想得最多的问题,是产量。
勇挑重担,推进粮食功能区建设
  “米袋子”关系到老百姓的温饱。2010年,省委、省政府围绕切实提高我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障我省粮食安全,提出了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重大决策,明确到2018年要建成8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并达到亩产吨粮的标准。
  我省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在全国是首创,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如何开展好这项工作?作为省种植业管理局粮食生产功能区办公室主任,王月星深感重担在肩。
  为此,无数个日日夜夜,王月星带领他的团队深入调研,实地查看,系统总结,不畏艰难,全身心投入工作,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和保护建言献策,同时,积极指导各地编制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组织专家论证。他还起草了《浙江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标准及验收认定办法》,组织有关专家对各地申报的粮食生产功能区,严格按标准进行验收,先后认定公布了八批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
  同时,王月星还起草了《浙江省粮食生产功能区保护办法》,将粮食生产功能区列入限制建设区或者禁止建设区实行严格保护,引导农民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多种粮、种好粮。在王月星的努力下,我省粮食功能区建设成效显著,2010年—2015年,全省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7886个,面积676.74万亩,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08%。
努力攻关,提高油菜产业水平
  提起王月星,温岭市东海塘油菜种植大户赵友清总是赞不绝口,“就是他指导我种植‘双低’油菜品种‘浙油80’,产量可高了,亩产量达到150公斤。”赵友清说。
  2006年-2013年期间,王月星担任省农业厅油料领域首席专家。如何提高油菜产量,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是彼时他心里想的头等大事。“双低”油菜是冬季油料作物,不与水稻争地,可以有效利用冬闲田种植,从而增加农民收入。为此,从2004年开始,王月星连续9年起草省农业厅《关于全省冬种生产的意见》,推广油菜等冬季作物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平时,只要一有时间,他就跑到临安、海宁等地,给当地的农技人员和种植大户讲授油菜省工节本生产技术。
  “双低”油菜因为低芥酸,低硫甙,被称为“最健康的油”。为提升我省油菜生产能力,改良品种,王月星撰写了《浙江省“双低”油菜区域布局规划》,组织兰溪等10个县(市、区)开展优质“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建设,并围绕油菜品质改良,与浙江省农科院协作,重点示范推广“浙双72”“浙油18”“浙油50”等优质“双低”油菜新品种,推进了我省油菜从普通油菜向优质“双低”油菜的转型升级,目前,全省优质“双低”油菜种植比例达到90%以上。
  为改进油菜栽种技术,王月星积极开展油菜不同种植模式研究与示范,组织开展晚稻收获后油菜直播的适播期、种植密度、施肥量与施用方法等研究,编写油菜免耕直播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在油菜主产区示范推广免耕直播栽培技术,每亩油菜降低生产成本150元。同时,王月星还起草《浙江省油菜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开展油菜高产创建活动。在他的努力下,长兴县的“浙油50”攻关田亩产量达到303.8公斤,创我省油菜单产吉尼期纪录。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月星一直在广阔的田野上辛勤耕耘着,将论文写在大地上。他曾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省农业丰收一等奖1项,2008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