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洪运泽,景宁东坑镇东坑村的村民都知道他曾是村里小有名气的生猪养殖户,人称“猪倌”老洪。如今,则有更多的人知道他是一名“工匠”,制作的竹制品很受客户欢迎,销往周边村寨甚至外县,真正吃上了“生态饭”。
“猪倌”老洪的转型,源于“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六边三化三美”等重点工作的深入推进,以及对畜禽养殖污染的“零容忍”。随着乡村环境面貌的改善,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许多村民和畜禽养殖户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认识,也切身感受到了“好环境、好生态一定能带来好生活。”
在对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治理中,老洪积极配合整治工作,关停了养殖场。然而,文化程度低、没有其他技能、缺乏社会经验,如何找到新的致富路径?最初,老洪也有迷茫,最终,年轻时“攒”下的好手艺让他从容实现“转型”。
老洪年轻时是村子里的竹篾匠,有一手编竹器的好手艺。老洪重拾老手艺,将竹子编织成竹篱笆、竹凳、竹椅等,而这些竹编制品成了游客喜爱的物品,他的好手艺也让客户竖起了大拇指,“订单”源源不断。如今,在他的家里,几千根毛竹堆成“竹山”,锯竹、破篾、编织,“猪倌”转身成了“工匠”,老洪忙得不亦乐乎,也有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干几天、耍几天,不仅能挣工资还能照顾家庭。”村民李大爷在老洪家帮忙打下手,每月也有千元左右的收入,对于老洪挖掘的这条致富路,李大爷很是赞赏。
老洪说,看到竹编制品受欢迎,老洪的孩子还在淘宝上开出了网店,竹编制品通过网店大量销往泰顺、文成、温州等周边县市的农家乐。“接下来我计划进行竹制产品深加工,增加更多的收入。”聊起竹制品加工业,老洪信心满满。
胡伟鸿 夏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