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业

温岭“散种”杨梅放心吃

  温岭市约有1.6万余亩杨梅,年产量6700多吨,产值达6400多万元。杨梅不似甜瓜或西瓜结实,更比荔枝来得娇嫩,它的安全更让消费者挂心。
绿色防控源头抓起
  温岭市农林局特产站工作人员金伟介绍,该市的杨梅采用的基本是“散种”方式,也是少喷农药的相对原始的方式。尽管如此,该市对杨梅的安全栽培非常重视,安全培训、技术人员下田头指导更是少不了。
  5月下旬,他们召集杨梅种植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代表,各镇(街道)林特员和质量安全监督员,进行了杨梅种植、用药安全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质量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在重点杨梅产区对广大梅农进行上述知识及杨梅种植技术的培训,在杨梅上市前,让全体相关人员都紧绷安全这根弦。
  每年,工作人员还会到杨梅种植地进行指导,让种植户从源头抓起,告知在杨梅休眠期、花芽发育期以及果实膨大、成熟、秋抽发期等各个时期的操作要点以及应注意的病虫害,有针对性地进行绿色防控。
物理与生物综合防控
“今年我们就主要采取生物防蚊蝇。”新河镇娄岙杨梅合作社的廖夏生说,他们很重视采摘季的安全,尤其近两年来采摘游的顾客逐渐多了起来,他们就更注重自身的品牌了。
  据金伟介绍,杨梅种植大多采取杀虫灯、糖醋液、黄板挂枝头,还有防虫网等方式进行绿色防蚊蝇,效果不错。
  今年该市已经进行了6个批次的杨梅抽检,抽检结果全部符合规定。
保鲜技术更重安全
“我们都是当天采摘,当天卖完。”种植户廖夏生说,否则,第二天满是蚊蝇,杨梅肯定没那么新鲜了。吃过杨梅的人,大多会有同感。那是因为采摘后,不使用化学防腐剂处理。
  杨梅娇嫩,保鲜时间也极短,这对种植户提出更高的要求,有的采取真空包装、冰袋一起保鲜,但这也只能保鲜两三天。有条件的种植大户开始建冷库保鲜,将最后一批杨梅的上市时间再推迟,拉长杨梅的上市时间。石桥头山中笑水果专业合作社在2013年就建起一个四五十平方米的冷库,能贮藏万斤杨梅,这也给种植户带来可观的利润。 孔雪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