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浙江种植业

台州市三招并举扩面稳粮

  今年,台州市通过狠抓耕地生产能力保护和绿色高效粮食生产技术推广,确保全年粮食生产。2016年春粮播种面积为 21.87万亩,同比增0.86万亩,增幅4.1%。马铃薯和蚕豌豆增幅较大,分别比上年增21.26%和6.94%。近年来,台州市将发展早稻生产作为稳粮的主要抓手。今年,三门、临海、椒江、黄岩、温岭等地的早稻种植又现增长势头,面积将超20万亩,全市有望实现“五连增”。
深挖潜力抓面积
  今年以来,台州市加大了对早稻生产的扶持力度,早稻种植大户补贴要远高于其它粮食作物。如玉环县每亩补贴450元,黄岩380元,椒江280元。在平原地区推行“单改双”,把单季稻改为早晚稻连作,1亩当作2亩用。加大对“单改双”的扶持,黄岩、椒江对早稻和连作晚稻实行同等扶持力度。现在,临海、温岭、椒江和三门等地,早晚稻连作面积不断扩大,成为“单改双”的重点区域。
  创新农作制度是提高土地产出的需要,也是分摊土地流转费的需要,更是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需要。台州市大力推广粮经轮作、水旱轮作。重点在葡萄园、幼龄果园里发展粮经轮作模式。
  深挖旱粮生产潜力,是实现粮食扩面增产的重要举措。为此,台州市在进一步挖掘秋旱粮生产上,大力进行政策引导,将发展旱粮列入全市粮食生产的主要内容。黄岩等地对小麦实行订单收购,并对成片种植旱粮和套种旱粮给予380元和80元的补贴。实行粮经对接,葡萄种植大户与种粮大户对接,西甜瓜与种粮大户对接,同时,抓好省旱粮示范基地建设。按目前预测,夏秋旱粮比去年增2.01万亩,全年新增旱粮2.9万亩。
力保总产抓技术
  台州市是一个沿海经济发达城市,要想通过农业自然资源高投入来获取粮食增产的潜力已经微乎其微,只有通过实施科技兴粮战略,综合研究粮食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技术集成体系,走出一条增产增效、节本增效、增质增效、模式增效和服务增效的粮食可持续发展道路。去年,该市水稻亩产首次超千公斤大关,为全市农技人员和科技示范户实现更高产量增强了信心。今年,在抓好面上均衡高产的同时,狠抓高产攻关技术落实,把挖好“丰产沟”作为高产攻关的基础性工作。
整合政策抓落实
  为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台州市进一步推进政策整合,优化资金投向,简化操作程序,建立完善、科学、规范、高效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体系,发挥稳粮、增效和增收作用。市财政用于粮油直补、水稻集中育秧、统一植保服务、烘干机场地配套建设资金及粮食生产功能区内“三新”技术服务等建设经费,统一归并为规模种粮补贴和服务补贴。各地按照“力度不减、规模导向、程序规范、结果公开”的要求,制定有利于早稻、“单改双”、旱粮生产发展和促进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具体补贴政策,明确具体的补贴种类、补贴标准及方式。市财政用于规模大户补贴资金同比增长8.6%。另外,安排100万元用于粮食作物绿色高产创建奖励。
  台州市农业局供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