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浙江种植业

扩种旱粮 多种早稻 稳住晚稻

杭州市千方百计多种粮种好粮

  今年以来,杭州市粮食生产势头良好,春粮面积大幅上升,播种面积达到31.26万亩,较去年27.9万亩增加3.36万亩,增幅达12.1%;早稻生产保持稳定,全市早稻生产面积为3.12万亩,与去年同期基本保持稳定。
  旱粮是杭州市粮食生产的潜力所在。2015年,该市建成市级旱粮生产功能区8个,面积1860亩,建成各级旱粮功能区4.07万亩;新认定省级旱粮生产示范基地79个,示范面积17246亩;认定“三园套种”旱粮生产示范基地9个,示范面积2949亩。在政策、技术、市场等多方作用下,旱粮生产形势较好。今年,杭州全市旱粮生产面积93.8万亩,比上年增3.6万亩。
狠抓措施 强化责任落实
  杭州市根据省政府关于抓好2016年粮食产销工作的意见,由市农业局会同市粮食局、财政局进行了研究,下发了《关于切实抓好2016年粮食产销工作的通知》,重点围绕考核任务、目标要求、工作措施三方面进行了分解明确。同时,要求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粮食安全市(县)长责任制,按照“扩种旱粮、多种早稻、稳住晚稻”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夯实粮食产能,切实落实责任措施,确保全市粮食稳定发展,并围绕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培育、推进粮食生产挖潜扩面、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做好订单粮食收贮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全力以赴 抓好恢复生产
  去年秋季以来,杭州市连遭阴雨及冰冻雨雪等灾害性天气。据统计,今年春季的冰冻雨雪灾害性天气,共造成全市农作物受灾总面积达64.9万亩,其中粮油作物受灾面积16.4万亩,对今年的春粮生产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为打好春粮生产这场硬仗,杭州市农业局先后下发了《关于开展春耕备耕情况调研指导工作的通知》《关于切实抓好2016年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春耕备耕技术生产意见》,并通过召开全市粮食生产座谈会的方式,进一步落实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及全国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工作视频会议的重要精神,给全市粮油干部加油鼓劲,鼓励他们克服不利条件,抓好春耕生产。同时,针对春粮生产重点地区,组织8个小分队,开展调研指导。通过开展政策宣讲、加快项目落地、做好指导服务等抓手,深挖各区、县(市)的春粮生产潜力,要求各地尽量避免冬季抛荒,推广优良品种,积极推动有条件的种粮主体抢种补种,尽可能降低灾害性天气对该市今年春粮生产的影响,从而取得了春粮面积增12.1%的好成绩,为全年粮食生产工作开了好头。
电商平台 开拓销售途径
  一直以来,旱粮销售是困扰旱粮扩种的一道难题。为此,建德、临安两地尝试开展旱粮产品粗加工和深加工,探索利用电商平台扩展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宣传打响旱粮精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培育了一批以瑞德农业(电商平台建设)、飞凤农业(粮牧结合)、临安小番薯(特色品牌)等为代表的高效旱粮发展新型主体,为旱粮销售开辟了新途径。
以点带面 促进功能区建设
  建设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旱粮生产功能区,使之成为杭州市加大旱粮生产示范效应的重要载体。余杭区在瓶窑镇下山渠村打造了一个面积210亩的南山旱粮生产功能区。通过对该区块进行基础设施提升,引进杭州满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该区块,进行旱粮种植生产。功能区主要种植“美玉3号”“先甜5号”“美玉13”“钱江糯2号”玉米,临安小香薯,播种小麦、蚕豆等粮食作物。经过近3年的种植摸索,玉米亩产量达600公斤,土豆亩产量达1500公斤,产量分别比往年翻了1倍。同时,该基地利用业主自身品牌以及早期建立的销售渠道,将产品推向市场。目前,该基地生产的旱粮产品已销售至世纪联华、杭州地铁、政府机关、大专院校、澳门豆捞、甘其食等,在不断丰富市民餐桌的同时,也使旱粮生产功能区焕发出蓬勃的活力,形成良性循环。
航秾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