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我省计划放流15亿水生生物苗种

“增殖放流月”启动仪式在舟山举行

  □本报记者 蔡希师
  本报讯 “只有养好了海,渔民才有钱赚……”6月6日,在舟山市普陀区东港莲花广场举行的“2016年‘全国放鱼日’暨浙江省‘增殖放流月’”启动仪式上,来自舟山市的渔民代表翁海舟说出了渔民的心声。当天,舟山市共放流大黄鱼、黑鲷和真鲷等苗种400多万尾。来自社会各界的300多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随着浙江渔场修复振兴工作的不断推进,我省深入实施“生态修复百亿放流”行动。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我省共计投入增殖放流资金3.65亿元,放流各类苗种103.35亿尾。持续多年的大规模增殖放流,有效地补充和恢复了渔业资源。省海洋与渔业部门有关人员介绍说,近年来,在内陆的渔获物中,有40%来自增殖放流。
  启动仪式结束后,部分代表乘坐渔政船前往普陀莲花洋增殖放流保护区放流苗种。此次增殖放流活动中有一特殊人群,他们通过众筹的形式,筹集了1万余元,购买了1万多尾鱼苗进行放流,来自杭州的章先生就是他们中的一位。章先生说,希望通过参加增殖放流活动为浙江渔场修复振兴尽微薄之力。活动组织人余先生告诉记者,此次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共同为振兴浙江渔场出力。
  当天,宁波、温州、台州、杭州等地同步举办了增殖放流活动,共放流大黄鱼、黑鲷和鲢鳙鱼、黄尾密鲴等海、淡水鱼苗种600多万尾。据介绍,在“增殖放流月”期间,全省沿海和内陆地区将陆续举办一系列增殖放流活动,计划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15亿尾(粒)以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