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华(化名)今年11岁了,平时爸妈宠爱有加。小华痴迷于一款网络游戏,同其他网络游戏一样,要想不断升级装备,就需要付费,惟一不同的是,这款游戏的装备需用Q币来购买。
2015年6月,眼看暑假就要来临,小华为了升级装备,在游戏里“大展身手”。短短一个月,他先后7次拿钱到杂货店买Q币,花了8400元。这对一个普通家庭而言不是一笔小数目,因此,很快被父母发现了。小华的父亲找到杂货店老板想索回钱款,老板不同意。
这事最终闹上了法庭。小华的父亲以侵权为由要求杂货店老板赔偿8400元。他认为,小华是从家里偷钱去买Q币的,一来销售Q币不在该店的经营范围内;二来小华还是未成年人,这么大笔消费不在其行为能力范围内。而杂货店老板则坚称,小华是分多次来购买Q币的,如果家长监管到位,及时阻止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此前,小华也曾在他店里花1000元购买过Q币,当时家长都没说什么。当然,老板也表示,还钱也行,但小华父亲要把8400元的等值Q币也还给他。
说法:法院审理认为,首先要判断是否构成侵权行为。本案中,杂货店曾与他人签订相关服务协议,具有为客户提供充值服务的合法通道。
从小华平时的消费习惯,以及本案中其分7次,以500元至2000元金额不等的消费记录来看,难以认定金额超过其处理范围,且小华对Q币的目的、用途及使用方法是知晓的,并未显著超出其认知范围。其次,杂货店提供了等价的Q币充值服务,并未牟取暴利。小华父亲无法证明杂货店老板明知小华从家中偷拿钱款并为其充值。综上,法院难以认定侵权行为。
另外,本案需明确侵权法的财产损失是指侵权行为造成的受害人财产的价值与侵权行为发生之前的价值相比发生的减损。案件中小华购买Q币的行为出于自愿,在消费Q币过程中其已获得了游戏的满足感和精神上的愉悦感。同时,小华家长声称的偷拿钱款行为并无证据证明。小华曾一次性拿出1000元充值,证明小华平时能处分较大金额的金钱。再者,在杂货店愿意归还钱款的情况下,小华父亲却无法将等值Q币归还给杂货店,此时如再判决杂货店还钱,明显对杂货店不公平。因此,法院无法认定小华及其家长存在财产损失。最终,法院驳回了小华父亲的诉讼请求。
胡蝶飞 罗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