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创业

新昌90后创新多肉植物营销模式

  春夏之交的雨丝,浸润着新昌羽林街道藕岸村内一片状如莲花瓣的山峰,90后新昌人张武在一块4亩大小的平整土地上搭起钢棚,开始了新一轮的多肉培育计划。“我们基地现有10亩多肉培养田,7月份再准备开垦10亩出来。”他说。看着眼前这位衣着朴素的小伙子,很难想象他的多肉产业已在全省5个县(市、区)铺开,并形成了产业链,年销售量达500万元。而他的另一个身份,则是台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客座导师,目前已经在学院组建起一支研究多肉植物生长土壤和营养液的团队,专为多肉种养提供技术保障。
  5年前,当张武还是台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花卉专业的学生时,他就接触到了这种起源于南美地区的植物,并开始尝试种养。后来,看到多肉植物在我国发展的火热势头后,他一边加大生产,一边在多肉论坛上冒泡,为网友提供养护、防虫等知识,很快成了论坛里的“大V”,并拥有了一批忠实的多肉粉丝。“多肉植物讲究的是萌态,萌态具体就是矮、肥、圆,也就是株型矮、叶型胖,整体形状看起来圆乎乎萌萌哒。要保持这种萌态,养料就要控制好,多施肥反而会产生不良影响。”谈起多肉植物的种养心得,张武头头是道。在他看来,外形肉嘟嘟的多肉植物,更像是一只只需要呵护的小宠物,只有充满爱心和讲究科学种养方法的人才能把它们养好。
  借着2013年底开始的多肉热,他的多肉产品一炮走红。如今,他把新昌作为自己的多肉植物主产地,台州为研发基地,乐清、绍兴、杭州则是他的展销场地。5年来在多肉圈的摸爬滚打,让他逐渐放弃了以博销量为主的纯网络销售,转而依托生产基地精耕中高端品种,开辟了以电商与实体相结合、侧重消费体验的新型销售模式。“一般每盆20元以下的多肉植物通过电商销售,30元到100元之间的多肉植物,则多靠微信营销,100元及以上的一般在实体店销售。”张武说,近两年来,他也根据多肉市场的行情不断调整销售策略,但是,有着多年网店营销经验的他,始终重视用户体验,几乎每个月都去分销店与多肉爱好者分享种养经验,并为一些中高端用户提供免费的保养服务。
  今年,他还打算与母校合作研发新的多肉品种,为多肉产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科技含量。 孙艺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