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农企

应用渔业养殖水塘底部排污循环利用系统实现“鱼菜共生”——

“龙和渔业”创新驱动谋发展

  渔业养殖有排污处理系统,还能循环利用达到“鱼菜共生”,龙游龙和渔业文化园的做法效果怎么样?近日,笔者来到龙游龙和渔业文化园一探究竟。“龙和渔业”以高效优质养鱼出名,杭州名菜“西湖醋鱼”的原料鱼90%以上由“龙和渔业”供给,“西湖醋鱼”招牌店杭州楼外楼的原料鱼也不例外。大面积的鱼塘养殖必然需要大量的水质保障,而粗放的养殖方式,常常会使鱼塘水成为外塘河水的污染源。为此,作为省级现代农业园的“龙和渔业”与省农科院等合作,在全省率先成功建立渔业养殖水塘底部排污循环利用系统。
  在“龙和渔业”的鱼塘边,笔者看到和别的鱼塘不同,这里的每个鱼塘中多了一个15立方米的集污池,每个集污池中有3到5根粗塑料管。“能看到的只是整个排污系统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在水面下。”“龙和渔业”总经理张双其介绍,整套系统叫做“鱼塘底排污系统”,是他去年初在外考察生猪养殖污染处理系统后联想到的。
  他说,鱼塘底部的污泥、鱼粪也是日积月累,靠每年人工清理,不仅麻烦,而且效果甚微,影响鱼塘的生产效率,导致鱼类发病率高,若鱼塘底部能得到系统的处理并实现循环利用,就能一举多得。说干就干,“龙和渔业”多次与省农科院及通威公司对接,去年底便确定了设计方案并开始实施,今年4月投入使用。
  整个系统主要分为集污井、集污池、尾水处理装置、生态塘等4个部分,直径10米的锅底型集污井建在池塘底部,设置在鱼粪便最容易沉积处,然后利用水的压力差将集污井收集的底部鱼粪便,压入池塘边15立方米的集污池中,再由污水泵抽入终端的“尾水处理系统”,经处理、过滤,鱼粪在干化池中提取后便可做成鱼粪有机颗粒肥,而另一端排出来的肥水进行氧化、分解、处理后,排入种有水生蔬菜的池塘中再次净化后,就可以返回鱼塘循环利用了。“水生蔬菜吸收水中的残留肥料,不仅促进自身生长,还能净化水质,一举两得。”张双其介绍,生态塘中除了种植水生植物,还能种上观赏的睡莲。“整个处理系统达到养鱼不泛塘,种菜不施肥的循环模式。”张双其说,若升级版的“龙和模式”能在渔业大户中得到推广,将带动更多养殖户持续产出更高质量的水产品。 胡琳芬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