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划定区域 提升设施 培育主体

缙云“美丽牧场”建设成效初显

  走进坐落在缙云县七里乡万松村定点养殖区的施金翠家庭农场,只见猪舍整齐划一,各功能区布局合理,场内道路硬化,四周绿树成荫。农场负责人施金翠告诉笔者,去年,她投资350万元,在有关部门选定的宜养区办起养猪场,今年第一季度已出栏生猪300多头,产值90万元,目前存栏还有1000余头。
  据介绍,该农场占地面积15亩,建有猪舍1900平方米,并建有沼气池、沼液池。“我们猪场采用免冲洗漏缝地板,全自动饮水、喂料、控温、消毒,还有堆粪房、无害化处理池、组装沼液车、干湿分离机等。”施金翠逐一介绍了各种设备的功能和生猪排泄物、养殖污水的处理方法,“生猪排泄物处理采用农牧对接,将处理过的沼液抽送至附近新开发土地用于地力培育,与8户种植业主签订长期协议,落实生态消纳地,实现养殖污染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循环利用。”
  在缙云,这样的牧场目前已有8家,其中创建省级标准化养殖场2家,丽水市生态精品现代农业示范企业3家,创建标准化水禽场3家。
  该县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说,结合“五水共治”战略的实施,缙云县在2014年拆除了300余家“低小散乱”畜禽养殖场的基础上,去年开始,按照“两分离、三配套、资源化循环利用”的原则,完成了104家规模猪场污染整治,并全部通过农业、环保部门的联合验收,落实生态消纳地8.3万亩。“为推进牧场转型,经农业、国土、环保、水利、林业等部门与相关乡镇的共同努力,我们在全县确定了地形开阔、交通便利、远离居民区、有林带屏障的14个地方,作为养殖区域。同时,投入100余万元,为这些地方通水通电通路。”县畜牧兽医局负责人说,在此基础上,他们还积极引导养殖经验丰富、创新意识强、有经济实力的养殖户,到这些地方建“美丽牧场”,从而加快产业转型步伐。
  白力岙养猪场是目前该县最大的牧场。在转型中,该牧场投资150多万元,配全“两分离、三配套”等设施,实现了生猪排泄物和养殖污水的“零排放”。“环境美化了,员工心情愉悦,积极性高涨,牧场的收入也增加了,我的信心也更足了。去年下半年以来,出栏生猪3500头,产值千余万元,同比翻了两番。”该场负责人吴永平说。
丁南森 詹伟慧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