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浙江供销

“十三五”时期我省供销社将做足“农”字文章

  □本报记者 曹丽娟
  本报讯 省供销社“十三五”发展规划近日通过专家评审。根据规划,未来5年内,省供销社将在不断完善“三位一体”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扎实举措,做足“农”字文章,其中包括提升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产品流通与加工、开展农村合作金融服务、打造城乡商贸服务网络、建成“浙江省网上供销社”等, 不断提升为农服务能力。
  规划提供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时期,省供销社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其中,全系统上缴税金168.1亿元,年均增长2%;吸纳11.8万名大中专毕业生和城乡劳动力到供销社就业。其本级企业省兴合集团连续多年名列全国500强企业和浙江百强企业榜单。整体实力的增强,使供销社在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带动力量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已经开启的“十三五”里,省供销社将在“三农”服务领域再建新功。
全面建成“农合联”体系
  据介绍,“十二五”时期,按照全国供销总社和省委、省政府对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与构建“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的部署,省供销社全力抓好改革试点,慈溪、瑞安、平湖、上虞、诸暨、义乌、仙居7个县(市、区)顺利组建了县、乡两级“农合联”组织体系及执行委员会,初步形成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架构。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省供销社将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系、提升为农服务能力、构建“三位一体”合作经济组织体系为主线,以强化组织基础、服务功能建设和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因地制宜推进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和与“农合联”融合发展,加快形成适应市场经济、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适应“三农”发展需要的组织体系、服务机制和发展方式,在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中作出应有贡献。其中,全面建成“农合联”体系是“十三五”时期省供销社的一项重点任务。届时,“农合联”与供销社组织、产权、功能、资源、服务将有机融合,作用充分显现。
加快提升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
“十二五”时期,全省供销社系统在服务现代农业上有一组骄人数据:生产经营的农资在全省农资市场中的占有率保持在70%以上;2015年,向农民直接收购各类农产品 478.6亿元,比 2010年增长318.7%……“十三五”时期,省供销社将加快提升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一是按照“合作化、一体化、个性化”要求,推进农资企业“三化”转型。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民”的服务模式,发展“保姆式”、“菜单式”等个性化服务,扩大高效、环保、新型农资商品的供应,促进农资企业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服务,加快由单纯流通服务向农业综合服务转型。二是加强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建设。完善仓储配送、分销及服务功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改造、优化农资经营门店,打造一批集农资商品供应配送、农民培训咨询、农技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及经营高效、服务优质、管理规范的示范店,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农资连锁网络质量和运行水平。三是构建农技服务平台。按照“完善平台、充实内容、终端扩容、互联互通”的要求,围绕农业生产和农资应用,全力打造网上庄稼医院,形成线上农技服务体系。四是建设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按照供销合作与生产合作结合、农资销售与技术服务结合、农业示范基地与社会化服务结合的要求,在农业“两区”和农业主导乡镇建设区域性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农业生产主体提供多样化、一站式服务。
  为此,省供销社将实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工程,计划到“十三五”末,全系统建成服务类专业合作社(公司)400家;实施“互联网+农技服务”建设工程,构建起覆盖全省、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技术服务和商品配送配套的农技服务体系,到“十三五”末,建成庄稼医院1000家,培训认定庄稼医生1000名,总数超过6000人;实施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到“十三五”末,建设区域性、全程化服务的省级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100家。
加快发展农产品流通与加工
  规划显示,“十三五”时期,省供销社将推进现有农产品市场升级改造,在农产品主产区、主销区、集散区和市、县、中心镇新建一批农产品物流中心、批发市场、产地市场、农贸市场。推动建立专业市场管理公司,提高市场经营管理水平。
  同时,将加快培育农产品购销公司、连锁超市、社区菜店等农产品流通主体,创新农批、农超、农校、农企“四对接”和展会、展销推介活动,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的原料生产基地,做大做强农产品产销对接网。在产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打造一批产加销一体化龙头,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和农民就地就业增收致富。鼓励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构建以“质量认证+全程农产品质量追溯+物联网”为主体的全产业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按照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加快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茶业展会;探索“互联网+茶叶+金融”模式,实现线下众筹、线上交易、全面交收的茶叶金融模式,推进茶产业发展。“十三五”期间,全省供销社系统计划投资100亿元新建改造农批市场6家、农贸市场30家。到“十三五”末,供销社的农批市场交易额达到全省的30%以上,控股或参股的农批市场比2015年增加25%,争取一批由政府投资的市场交由供销社运营和管护。建成龙井茶生产加工中心和品牌运营与互联网营销中心,打造3家以上龙井茶体验中心和15-20个产品展示店,初步形成茶叶拍卖体系。
稳步开展农村合作金融服务
“十二五”期间,全省供销社系统在农村合作金融服务上迈出新步,其中,新建资金互助组织79家,吸收互助金2.5亿元,吸收社员2.7万人,发放互助金8.7亿元;发起成立和参股小额贷款公司8家,完成贷款60.4亿元,其中涉农贷款占五成以上;参股村镇银行3家;成立农信担保公司41家、担保额29.8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加7家和增长53.9%;开展“惠农卡”、“供销一卡通”、“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等农村信用便利服务,方便了农民生产生活。“十三五”时期,全省供销社系统将进一步开展农村合作金融服务。发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互助合作保险,促进有条件的供销社在领办的农民合作社内部开展信用合作,满足社员“小额、分散”的农业生产资金需求。鼓励具备条件的供销社领办试办农村互助合作保险组织,为成员提供农业、财产等保险互助服务。
  提升农村金融服务。以农信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为载体,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等金融服务。积极推进具备条件的社有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试点。
  健全风险处置预警机制。加快建立健全符合农民资金互助会及联合会特点的监督管理、风险防范和预警处置机制。探索建立农民资金互助会监管信息系统,增强对各类金融风险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农民资金互助会要建立准备金和风险补偿金制度,制定应急处置办法,切实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由浙江农资集团下属惠多利农资公司和浙江茂阳农发集团合作投资上亿元组建的浙江浙农茂阳农产品配送有限公司,以“做安全、优质农副产品的供应服务商”为宗旨,为学校、企事业单位、酒店等提供农产品配送、净菜加工、快餐配送及综合后勤服务。2015年,公司服务人口逾50万人次。
(上接B1版)
加快打造城乡商贸服务网络
“十二五”时期,城乡商贸服务取得新发展。仅2015年,全省供销社系统连锁经营企业实现销售额628.3亿元,比2010年增长97.9%。建成经营服务综合体798家,村级综合服务社覆盖全省20%的行政村。“十三五”时期,省供销社将从改造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打造城乡商贸服务综合平台等四个方面入手,加快打造城乡商贸服务网。
  其间,将完善县有配送中心、镇有超市、村有便利店的网络体系。引导系统龙头企业与网络薄弱及空白地区供销社开展合作,推进这些地区的网络建设。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推进日用消费品企业实体网点的信息化、标准化改造,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要求,依托政府和社会力量,做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规划和建设工作,打造回收、分拣和加工利用一体化经营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大力发展废旧家电、报废汽车拆解等高附加值业务,积极开展农村废弃物回收、土地治理、秸秆综合利用等工作。
  在中心村或较大行政村,大力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在小城市、中心镇、特色小镇推进城乡商贸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切实提升系统服务城乡居民生活的能力。计划到“十三五”末,全省建成100个省级城乡商贸服务中心,农村综合服务社覆盖全省50%的行政村。
加快建成“浙江省网上供销社”
  “十二五”期间,省供销社积极推进为农服务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系统有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合作社238家;当年实现网上销售额45亿元,比上年增长2.6倍。基本建成“浙江省供销社门户网站”和“农产品网销”、“智慧农资”、“大宗商品交易”、“互联网创业创新孵化”等4大省级专业型电商平台及一批区域型电商平台。建成各类地方特色馆36个、县级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5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800余家。“十三五”期间,省供销社将立足做强传统主营业务,引导各类市场主体提升应用电商水平,促进传统生产经营企业转型发展;依托供销社线下基础优势,全力打造以为农服务为核心的“农产品网销”、“智慧农资”、“大宗商品交易”、“农村合作金融”、“互联网创业创新孵化”等全省性系统电商平台,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利用农产品、农资等全省性系统专业电商平台,开发行业大数据资源,拓展数据增值服务,实现传统电商平台和移动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发挥县级供销社主体作用,建设县级电子商务综合运营服务中心,构建县以下物流配送网络,大力开展村级便利店、综合服务社等基层经营服务网点的信息化改造,巩固扩大供销社在农村的电子商务终端市场;结合全省“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基于公网的全省供销社(农合联)为农服务网络平台(“农友网”),为农民提供网上办事及“农情、农时、农事”等信息服务。
  到“十三五”末,在全省供销社构建起覆盖所有经营服务领域、线上线下融合、仓储物流和终端配送一体化的电子商务经营体系,即“浙江省网上供销社”;电子商务销售额年均增长25%;流通企业电商应用率达到80%以上;基层经营服务网点信息化改造比例达到70%以上。
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十二五”期间,省供销社大力实施基层供销社振兴计划,通过改造、重组和新建,实现全省乡镇全覆盖。农民合作社提质扩容,其中106家获得国家级示范社称号,占我省该类示范社总数的4成以上。“十三五”期间,省供销社将继续加强基层供销社建设,培育和组建新型基层社,促进传统基层社开展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成为新型基层社。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强化基层社与农民的经济联结。发挥供销社优势,发展土地流转、机耕作业、农产品购销、资金互助、消费合作、休闲观光和养老服务等多元化、多类型的农民合作社,实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品牌化营销。
  计划到“十三五”末,每个县级供销社至少有30%以上基层社成为示范性标杆基层社,体系内农民合作社总数达到1万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