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国栋
本报讯 4月23日,本报重点报道了由省农业厅领导带队的工作组在绍兴市督查指导的情况,其他地方的督查情况如何?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工作组。情况表明,奔赴各地开展督查指导的工作组,按照相关要求,认真督查,指导各地开展拉网式检查,确保不漏一场,不走过场,确保畜禽养殖治污不留死角。
在宁波的慈溪市、鄞州区,工作组实地抽查了慈龙畜业有限公司、宁波天胜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等8家养殖场,重点检查了公示牌是否设立,有无偷排漏排隐患,有无多养、超养、新养、复养行为,治污设施配套是否到位和防控责任是否落实等情况。
在丽水的龙泉市,工作组先后检查了该市上垟镇贵溪生态养殖场、龙康生态养殖场、谢棉养家庭农场等养殖场。每到一处,工作组仔细询问和查看养殖场的基本信息、养殖规模、污染治理模式、配套设施运行、无害化处理等情况。
在衢州的常山县,工作组检查了球川镇龙翔养殖场、白石镇维谷养殖场和伟盛牧场等。在各个养殖场,工作组认真查看治污设施的运行状况,重点检查了有无沼液渗漏以及有否养殖污水偷排、漏排、直排等现象,并检查了沼液池和相关设施的运行状况。
……
在检查中,工作组对个别养殖场环境卫生不够理想,沼液池容积过小,畜禽排泄物处理档案不完善等情况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
检查中也发现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如,丽水市莲都区采用“非接触发酵床养猪零排放模式”,猪舍建在二楼,一楼放置发酵床垫料,猪的排泄物落在发酵床上,垫料内菌种和猪粪尿协同发酵,实现生猪排泄物零排放;宁波市97%养殖场的约43万头存栏生猪通过农牧结合、生态消纳,实现了资源化利用,年利用沼液100万吨,3%养殖场的约13万头存栏生猪排泄物通过达标纳管排放、工业治理等途径,实现零污染。
据了解,我省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中涌现出不少好的监管模式。龙游县委托第三方监管,通过智能管理平台,全县912家养殖场的养殖污水处理设施情况一目了然,一旦发现有偷排漏排现象,平台立即预警,工作人员会跟踪处理;乐清市发挥“五水共治”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作用,巡查员如发现有违规养殖场,便可通过智能终端拍照上传到信息平台,以快速处理畜禽养殖污染。
据工作组成员、畜牧专家吴林友介绍,丽水市莲都区的“非接触发酵床养猪零排放模式”在我省一些中小型养殖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龙游、乐清的监管模式在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借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