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慧玲
本报讯 取黄瓜样品25克,加入50毫升有机溶剂乙腈,通过高速匀浆机的飞速运转,变成质地均匀的混合物。加入氯化钠过滤后,得到的溶液经过摇匀、分层,精确分取10毫升,再通过低压、高温处理,将液体变为气体,将有机溶剂乙腈挥发掉,再经过冷凝恢复为液体。
“这一步步详细的步骤,是提取食品中农药残留物的前期处理。接下来,还要利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手段分析,最终得出农药残留的具体种类和各自含量。从检验到出报告结果一般需要 48小时。”近日,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基层采风活动来到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在食品检验与技术审查所,食品检验工程师金绍强给记者演示了检验食品中农药残留的一般过程。“农药残留量没有超过国家规定的安全限量标准,就不会造成危害。”
罗金文所长介绍,为保障G20峰会食品安全,本月下旬,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的食品检验项目将扩增185项,主要是食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及其他污染物检验项目。
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主要承担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药品、药品包装材料辅料等的各类检验和相关研究,以及食品、保健食品的技术审评审查。检验范围涉及药品(包括辅料)、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药品包装材料、洁净区室环境、生物制品等七大领域,年检验量近3万批。
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院长洪利娅介绍,研究院注重应急检验,建立了“随到随收、随收随检、随出随报”绿色通道制度,在“章光101”事件、“血燕”事件、“铬超标胶囊”、“银杏叶”事件等突发事件处置,以及特大食品药品案件查处中及时提供技术支撑。在湖州“3·6”特大网络生产销售假药案、义乌“8·16”特大跨国制售假药案查处中,以最强力量、最快速度完成检验。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保障中,及时完成检验任务。同时,努力推动我省铁皮石斛、灵芝孢子粉等特色产业发展,起草制定了铁皮石斛质量标准(已收载中国药典)、灵芝孢子粉质量标准(已收载省中药炮制规范),促进产业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此外,还在义乌、衢州建立技术服务工作站,深入企业一线,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服务。实施检验提速,对创新药物注册、申报科技项目等检验缩短5-10个工作日。
当天,记者还参观了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的受理大厅、化学药品检验所、药品接触材料质量控制研究重点实验室、中药标本馆。
在药品接触材料质量控制研究重点实验室,记者看到注射液的外包装、各种颜色的胶囊……十几种塑料、玻璃、金属的药品包装材料分类陈列在柜台里。药品包装材料检验所所长俞辉说:“药物外包装的安全性也极为重要。我们一年检验和药品直接接触的东西超过2000批,具体涉及材料耐不耐高温、耐不耐摔,气体的透过性好不好……实验室通过各种物理、化学方法,检验它们的安全性。”俞辉介绍,去年12月1日,《中国药典》2015年版全面实施,其中药包材首次以通则的形式收录,这将推动我国药包材质量的提升,进一步夯实药品安全性控制基础。
走入中药标本馆,记者看到这里陈列着燕窝、野山参、灵芝、铁皮石斛等各种中药材标本。标本的标识卡上除了标明每种中药材的“来源”、“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等文字外,还有一个二维码。拿出手机,扫一扫“燕窝”的二维码,立刻跳出一张标注“燕窝—屋燕”的图片。“我们正在建中药数字化标本馆,有关燕窝的相关信息仍在完善中。”中药天然药物检验所所长马临科介绍,研究院现有中药材标本2600余份,混伪品约占1/3,预计2018年底将建成一套功能齐全、信息多元,适合浙江特色的中药数字化标本鉴定系统。届时,公众只需扫一扫,就可查阅药材原植物、药材饮片的图片,也可查询到常见混伪品图片和鉴定要点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