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浙江气象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山区种植农作物宜选气候优势层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在山区,由于山峦起伏,沟谷交错,形成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如何科学利用山区气候资源,对促进山区农林牧副全面发展,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具有重要意义。
山区气候资源丰富又复杂
  山区气候资源具有下列特点:一是垂直层带性明显。山区随着海拔升高,通常热量资源向上递减,而在一定高度以下水分资源则向上递增,两者成反向变化。对不少农作物和林木植物来说,水热条件变化交叉的中层是最适宜生长的层带。因此,合理利用这个水热资源交叉层,可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二是立体多样性显著。除高度、地形外,山区还受不同坡向、坡的不同部位及外围地形影响,因而形成多种多样的局地小气候环境。这种局地小环境与层带性的变化叠加在一起,形成了立体气候,为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三是山区生态环境是个空间统一体,如山上与山下、气候与植被是一个整体,它们互相影响和制约。因此,“山上开荒,山下遭殃,”开发山区最好是“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式的农林牧立体结构。
气候优势层种植作物效益好
  科学合理利用山区气候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山区农林牧业,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一要重视保护利用林业资源。发展山区经济必须以林为主,实行多种经营。保护山区的森林和林业资源是保护山区的生命线。要保护和营造水源涵养林,发挥森林调节气候的功能,要用材林与经济林结合,因地制宜,适树适种。
  二要合理布局粮食生产。我省的粮田主要分布在小平原、较宽广的盆谷地底部的河流两岸,这是山区种植粮食和喜温作物水热条件最好的地方,必须合理安排,充分利用。推广粮经结合、果牧结合、间作套作、水旱轮作、稻鱼共生和立体种养等新型的农作制度模式,这样才能兼顾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
  三要积极发展经济林。这是山区致富的重要途径,我省的经济林果有柑橘、茶树、油茶、油桐、枇杷、杨梅、桃、李和弥猴桃等。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如柑橘耐寒性差,布局时要防止冻害。
  四要充分利用气候优势层。所谓气候优势层是指山区某一高度的水热条件对某种作物产量、质量具有相对综合优势,可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例如茶树栽培的气候优势层:浙北是150-450米,浙中是200-600米,浙南是300-750米。在这一层域栽培茶树,产量和质量兼顾,经济效益最高。
  五要发展高山蔬菜。我省的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受夏季高温影响,夏秋时节是蔬菜生产淡季。因此,选择一定海拔高度种植蔬菜,可以避免高温危害。如天目山区在海拔600-1000米高度适宜夏秋季节栽培番茄。
  六要发展优势土特产品。很多土特产品在山区特殊适生气候环境下种植品质高。如中草药中的人参、当归、天麻,食用菌、板栗和山核桃等,在适宜的气候环境下种植,都能获得好的品质。
  浙江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气象分会 黄寿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