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浙江气象

未雨绸缪抓好防灾减灾

我省多部门会商春季气象为农服务保障

  □本报记者 葛勇进 通讯员 张晓晨
  眼下,全省自南而北进入春耕春播期。近日,浙江省气象局会同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局及省粮食局召开2016年春季农业与气象防灾减灾联合会商会议,分析今年农业气候条件和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探讨部门间合作联动长效机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做好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会上,省气候中心专家总结了2015年天气气候及重要灾害天气给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以及今年1月罕见雨雪低温灾害和3月上旬寒潮灾害的特征及对农林渔业造成的影响,并预测了2016年春夏季天气气候趋势和灾害防御应对措施。
  据省气候中心预测,今年春播期气象条件接近常年,阴雨天气多,平均气温接近常年或略偏高,前期气温变幅大,易出现连阴雨天气,中后期气温逐渐稳定回升。春播期平均气温浙西南地区15℃-17℃,其他地区13℃-15℃,全省大部地区较常年偏高,但气温起伏大;总降水量浙西400-500毫米,局部500毫米以上,全省其它地区250-400毫米,局部400毫米以上,全省大部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多约2成。
  针对今年春季天气特点,各部门参会代表结合行业实际,介绍了当前农林渔业及粮食生产形势,并就如何加强多部门联合保障农林渔业生产服务互通信息、交换意见。农业专家建议,各地要防范冷空气引起的降温、大风等对农作物的影响,要避开强降水和连阴雨,适时播种,并加强田间管理,促壮苗。同时要加强病虫监测和防治工作。
  近年来,我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农业防灾减灾形势严峻。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G20杭州峰会举办在即,气象为农服务保障工作任务繁重、意义重大。联合会商会上提出,各部门要继续探索做好“三项深化”。一是深化联合会商机制,拓展会商内容,重点关注灾害性天气影响程度和应急措施;创新会商形式,扎实深入基层结合实地调研。二是深化合作联动机制,探索部门间联合评估联合预警工作机制,建立以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为先导的农业灾害防御规则;三是深化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常态化共享流程,实现监测设施、服务设施、科研成果和人才队伍的全面共享。
  据了解,我省自2009年开展涉农部门气象防灾减灾联合会商以来,农林渔业生产保障能力有效提高,联合会商成效显著,目前,已成为农口部门合力预防气象灾害、加强“三农”服务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深化部门合作,加强横向联系与协同工作,持续提升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能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