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浙江畜牧兽医

台州全面推行养殖场生态化

  近日,温岭市松门镇首个“储肥池”投入使用。这个体积600多立方米的“储肥池”,收集的是养殖场污水。
  “去年,我们对非禁养区内的36家生猪养殖场、5家养牛场、2家养羊场进行改造,按照养殖规模,建造不同大小的三格式沉淀池,污水通过储存后,回流到农田增肥。”温岭市松门镇农渔办工作人员陈夏生解释说。今年,全镇非禁养区家畜养殖场三格式沉淀池内的污水都将集中回收。
  生猪养殖粪便产生量大,粪便综合利用一直是个难题。“现代化的生态型养猪场,应该没有臭味,没有污水流出,更像是个大花园,我要把存栏量达万头的养猪场做到污染零排放。”在临海生态养猪场生产基地,养殖户林春法介绍说。养殖基地配套建设了1万多立方米的沼气池,猪尿、猪粪全部利用沼气池发酵、发电。不要小看净化池里的沼液,那可是上等的生态有机肥,养殖场和当地村民达成协议,用管道无偿输送至周边上千亩果园。
  在建造设计上,该基地养殖场的地面进行了架空,下面铺设各种管道,猪粪尿全部集中起来,通过下水道直通到沼气池。猪粪尿一个管道,雨水一个通道,保证污水不会外泄,实现雨污分流。
  奶牛养殖是椒江的重点畜禽养殖产业,全区奶牛存栏占到台州全市的1/3。过去,椒江区奶牛养殖方式粗放、高污染、设施化水平较低。挤奶方式半自动化,牛粪随意堆放,污水横流,导致周边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如今,台州鸿福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在椒江三甲街道街下村建成了台州最大的奶牛养殖基地。牛舍内铺设漏粪地板,粪便污水先进入400立方米储粪池,沉淀后流入250立方米储液池,再用固液分离技术,将粪便转化成有机肥。同时,还引进管道挤奶设备,牛奶直接输送到50多米外的奶缸里,一个人可管理80多头牛,不仅生产效率提高了,牛奶的品质、卫生也得到了保障。
陈敢 江文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