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种植业

咬定目标不放松 狠抓服务促春耕

——来自春耕备耕调查组的报告

  □本报记者 陈小平 通讯员 林宝义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浙江粮食生产来说,春播尤其是早稻生产对于稳定全年粮食生产意义重大。近段时间来,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全国春季田间管理暨春耕备耕工作视频会议和全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狠抓宣传发动,加大政策扶持,强化责任落实,全省春备耕工作有序开展。
  前段时间,省农业厅组织调查组,深入全省11个市开展春耕备耕情况摸底调查。从调查情况来看,去年秋冬连续阴雨及今年1月下旬罕见雨雪冰冻等灾害性天气,对我省去冬今春的农业生产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部分地方的春花作物生育进程推迟,前期长势普遍较差。湖州、绍兴等地的小麦三类苗比例分别比上年增加20个、40个百分点,湖州等地的油菜三类苗比例比上年增加30个百分点,绍兴市部分油菜三类苗甚至占到60%以上,部分地区油菜、蚕(豌)豆、马铃薯等作物出现严重冻害,对春粮产量有较大影响。
  此外,调查组还反映,今年各地土地流转租金和农业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一定程度抵消了扶持政策红利,导致种粮效益下降;去年下半年粮价持续走低,订单不足,部分地区晚稻库存积压严重;部分地方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抗灾能力较弱。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面对众多不利因素,我省各级农业部门积极行动,加强对春耕生产尤其是种粮的服务力度,力争把不利因素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努力完成全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提出的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
  为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省农业厅、省粮食局和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抓好2016年粮食产销工作的意见》(有关政策解读详见今日C2版)。省里政策出台后,各地也陆续制定出台配套扶持政策。如丽水市财政继续安排120万元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补助资金;宁波市在保持订单小麦价外补贴和收购环节大户补贴的基础上,继续对种植30亩以上大小麦的农户每亩补贴50元。各地通过印发政策明白卡、宣传册等途径,组织开展政策解读培训和进村入户宣传工作,引导农民稳定和扩大粮食面积。
  各级农业部门把做好春耕备耕服务作为当前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广大干部、技术专家深入农业生产一线,落实各类惠农便农服务措施,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技培训与指导,指导农户利用当前晴好天气开展田间管理,做好春花作物清沟排水、降湿防渍和科学施肥等工作,采取分类指导,施好大小麦拔节孕穗肥、油菜苔肥,促进春发稳长。
  此外,农资供应、农机服务、农业执法等部门也在积极行动,以保障春耕备耕顺利推进。据各地调查,目前全省已储备各类农资近70万吨,并还在陆续组织调入中,能有效满足全省春耕需求,化肥、农药价格同比总体有所下降,农膜价格保持稳定。
  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今年春耕备耕生产中的一些实际情况,下一步全省各级农业系统将按照“任务不变、力度不减”的要求,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通过培训、上门服务、实地指导、张贴公示、农民信箱等各种途径,解读、培训和宣传各项惠农政策,通过政策宣传单、明白卡等方式把粮食生产扶持政策送到每一个农户特别是种粮大户等规模化经营主体手中,让种粮农民吃上“定心丸”,充分调动其种粮积极性,积极引导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扩大早稻种植面积。同时,将督促各地尽快制定出台当地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及时兑现补贴资金,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与激励作用。省农业厅还将组织省、市、县三级农业系统共同开展以送政策、送科技、送农资、送信息、送服务为内容的“五送”服务月活动,采用上门走访、科技咨询、座谈交流、实地指导、现场培训等形式,切实帮助农民群众解决春季生产中实际困难。同时,把旱粮作为扩面重点,狠挖潜力,通过旱粮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辐射带动,扩种马铃薯、大豆、甘薯和玉米等旱粮作物,力争新增旱粮面积25万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900万亩以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