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39岁的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武汉中安保安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俊刚回到老家——黄陂区李家集街朱铺村,当起村支部书记。
上任之初,朱俊刚作了4项承诺:急事半小时赶到村里,平时一周至少4天在村里;他和家人不在村里做任何工程;他和家人不以任何名目在村里搞开发;所有账目定期公开。
村里共有36家特困户,分布在7个自然村,朱俊刚一一走访。一位75岁的老人睡在没有床板的破床上,几个儿子有的智障、有的失踪。他多方奔走,组织村民帮忙修葺房屋,让老人家过了个好年。
朱俊刚发现,有的村干部用的还是老式手机,连短信都不会发。他自己掏钱,买了4部智能手机,配给4名村干部。
在黄陂,每月的村支书津贴只够朱俊刚一辆车一个月的燃油费。“直接造福村里,比自己办企业更有意义。”朱俊刚说,下一步,他将兴办村集体企业,让村里有经济支柱,实现自我“造血”。
(摘自《湖北日报》 汪洋/文2016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