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林业

种植珍贵树正当时

  □本报记者 曹丽娟
  在今年的省两会上,“新植1亿株珍贵树”作为我省“十三五”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种植珍贵树成为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间内我省的一项重要植树任务。
  近年来,人们对以珍贵用材制作的家具、地板、工艺品等的消费需求大幅增长。据统计,目前我省每年大概要消耗1000多万立方米的木材,其中70%以上木材需从外省调进和国外进口,以珍贵木材为主的原木和锯材进口量达到200多万立方米。预计到2020年,全省珍贵用材需求量将达到900万立方米。当前,国际社会对原木和珍贵用材出口的限制越来越多,全球已有86个国家限制或禁止珍贵和大径级原木出口。因此,培育发展珍贵树种,既是解决木材供求矛盾的需要,更是建立珍贵木材战略储备之举。
  从珍贵树自身来看,它不仅树干挺拔、枝密荫浓,观赏价值高,而且材质好、用途广, 单位面积产值和利润是松、杉、桉等一般用材树种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经济效益显著。比如,较名贵的降香黄檀,心材价格论公斤算,为每公斤1600元,出口价格达到每吨138万元。龙游县林场1965年栽植的一片红豆树林,目前成材65株,平均胸径有31厘米。据初步估算,目前这片林子价值可达600万元。还有,诸暨市赵家镇榧王村的一棵“香榧王”,已有1300多岁,依然郁郁葱葱,每年可收青果500公斤,加工成干果后,销售额可达10万元。
  我省发展珍贵树已具备一定基础。早在2008年,省林业厅就制定了《浙江省珍贵树种资源发展纲要(2008-2020年)》,之后,先后开展了“千万珍贵树种发展行动”和“珍贵树种进万村行动”,新造林40余万亩。财政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2008年以来,省级以上累计投入珍贵树种建设资金1.95亿元,其中省财政每年安排珍贵树种苗木培育专项资金700万元。去年,省林业厅、省财政厅又联合将珍贵树种造林纳入木材战略储备资金专项,对在荒山荒地、迹地等区域进行珍贵树种造林的,每亩给予1500元补助,极大地调动了各地开展珍贵树种造林的积极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种植珍贵树尤如建设“蓄宝于山、藏富于民”的绿色银行。由于珍贵树种生产周期长,所以要立足长远,树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胸怀,科学规划,重点培育价值较高、适应性强、群众喜爱的榧树、浙江楠、浙江樟等乡土珍贵树种。
  要坚持多形式造林,结合平原绿化、防护林工程、森林抚育、珍贵彩色森林建设等重点工程,大力补植珍贵树种。调动国有林场、乡村林场、林业合作社和林业大户的积极性,积极建设针阔混交、常绿落叶混交等珍贵造林基地。充分利用闲置地块,开展“四旁”植树,特别是在城镇、农村居住地周边,开展零星小片的珍贵树种造林。
  珍贵树种价值虽高,但也“娇气”,各地更要依据不同树种的生长规律,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配置树种,合理选择造林模式,确保种一棵、活一棵,种一片、成一片。同时,要深化集体林权、林业股份合作制等改革,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发展珍贵树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