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特温特大学的两名水体研究人员创建了一幅地图,能够以每月的时间尺度显示全球的水短缺状况。他们确定的区域是那些每年至少有一个月缺水的地方。目前全球有40亿人生活在这样的区域中。
对于每个地区,研究人员结合农作物类型、人口密度以及水蒸发情况,评估了其水流失情况,随后将相关结果与河流和湖泊中的可用水数量进行了比较。假设有80%的水需要留在河流与湖泊中以支撑生态系统,如果人们动用这些储备的淡水,那么他们就会判断这一地区在这个月是缺水的。
除了澳大利亚和中东这些著名的干燥地区,该地图确定了非洲和墨西哥的一部分地区、南欧、土耳其、中亚和中国北方也会周期性地出现水资源短缺情况,进而导致当地居民用水困难。但这也可能引发其他一些超越了局部地区短时间内淡水供应短缺的问题。例如,欧洲的许多进口粮食和其他商品依赖于中国的可用淡水资源。
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水体研究人员表示,这份地图可以被视为国际环境与发展机构从事与水有关工作的一份指南。该研究人员曾设计了一些水短缺地图,以便尝试预测气候变化将如何影响地理格局,例如,中国北方有可能在未来变得更加干燥。
在当地的尺度下,研究人员的分析开始定义一个地区每个月流失多少水才是安全的,而政策制定者们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设置用水的限额和价格。
近些年来,对美国西部克拉马斯河河水的过度使用已经导致幼年大马哈鱼的死亡以及供野生动物保护区中的迁徙鸟类使用的食物及开放水域的数量锐减,其结果是造成与拥挤有关的禽霍乱和肉毒杆菌的流行。
(摘自《中国科学报》 赵熙熙/文 2016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