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琳
本报讯 嘉兴市秀洲区东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鸡蛋加工车间里,三个工人穿着严实的工作服,在全自动打蛋机旁井井有条地忙碌着。随着机器的运转,一排排完整的鸡蛋被“吞”下肚,吐出来的是蛋液和蛋壳。“这台机器给合作社带来了非常大的变化。”日前,合作社负责人周文银对记者说起自动打蛋机的好处难掩兴奋。
2002年,周文银开始养鸡。当初,未经加工直接上市的鸡蛋受市场影响,销售波动很大,市场上鸡蛋一多,蛋价马上被压低。“卖了吧,亏本,不卖吧,鸡蛋积压久了就坏了。”2005年发生的禽流感还导致鸡蛋大量滞销,只好倒在农田里。从那时起,周文银就产生了让合作社转型升级的念头。2014年,合作社投资200多万元,引进了全自动打蛋机,“这台机器每小时可以打蛋1.5万枚,大约重1.5吨,人工打蛋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效率。”“通过程序控制还可以使蛋黄和蛋清分离。”周文银说,随着自动打蛋机的引进,鸡蛋的价格也上去了。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市场稳定的话,每吨无壳液体蛋的售价要比普通鸡蛋高1500元,合作社每天生产鸡蛋3吨左右,通过加工,这些鸡蛋一天就为合作社增加效益4500元左右。
无壳液体鸡蛋的销售情况喜人,订单式的销售也使合作社降低了风险。目前,东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加工的蛋黄和蛋清主要供应嘉兴市的几家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客户头一天给合作社下订单,合作社根据订单在第二天早晨5时开始生产,这样,不仅保证了产品的新鲜度,还避免了出现产量过剩现象。据周文银介绍,合作社在提高加工能力、规范生产的同时,还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在盈利分配、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通过加强管理,调动社员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增产增收。
为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自2014年下半年起,秀洲区开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专项行动,从注册登记、民主管理、产权明晰、财务管理、盈利分配、诚信经营等方面设立严格标准。根据审查、考核情况对区扶持的合作社名单进行调整,坚持优进劣汰,打破“终身制”。
目前,秀洲区已有众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像东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一样走上规范化之路。在全区5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已纳入农业主管部门指导、扶持与服务名单的有44家,入社社员3037名,联结基地11.5万亩,占全区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37.38%。目前,该区有国家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市认定的规范化合作社比例达9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