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佳妍
本报讯 2月29日,农业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信部、公安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供销合作总社八部门联合召开2016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出席会议并就农资打假工作作出部署。
会议指出,加强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是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十三五”农村基本脱贫目标的需要,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农的职责所在,是新阶段我国农业调结构、增动力、补短板的重要措施。
会议强调,2016年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狠抓大要案查处,加快法治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创新监管手段,全面提升打假工作水平。一要深入开展专项行动。对近年来暴露问题较多、群众投诉举报较多的地区,以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农机和渔机具为重点,集中优势力量,开展专项整治。二要切实强化检打联动。要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农资质量监督抽检工作。检测机构发现线索,要及时报告行政和执法机构。执法机构要及时核对物流、通讯、资金线索,确认证据,为行业管理机构依法监管提供依据。三要严厉查处大案要案。要大力推进农业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建立部、省、市、县四级联动的农业执法监管网络,以大数据为手段,督促、指导案件查办。加大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四要全面推进社会共治。要鼓励和支持农资连锁经营、农资合作社、企业直销直供等新兴经营业态发展,提高放心优质农资产品覆盖率,大力推进主要农资产品追溯制度。加强农安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农资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公开,实施失信行为跨部门联合惩戒制度。支持行业协会和社会第三方开展农资企业诚信评价活动。
会后,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要求全省各地和农业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结合浙江实际,紧急行动起来,开展联合执法,深入开展农资打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