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蓄宝于山 藏富于民

未来五年浙江新植亿株珍贵树木

  □本报记者 曹丽娟
  本报讯 位于建德市寿昌林场的杭州绿荷塘楠木森林公园,拥有680余亩刨花楠、紫楠等天然楠木林,这些楠木常年郁郁葱葱,树干挺拔,风韵别致,全国罕见,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国内外游客。今后,我省要多种像楠木这样的珍贵树,目的在于蓄宝于山、藏富于民。2月25日,副省长黄旭明在建德市新安江林场朱家埠林区宣布我省启动“新植1亿株珍贵树五年行动”,并和来自全省林业战线的代表、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在此种下一批浙江楠、浙江樟、南方红豆杉、江南油杉等珍贵树木。
  我省是木业加工大省,也是珍贵树种种源丰富的省份之一,但珍贵用材资源尤其是大径材资源十分匮乏。据初步统计,我省每年木材消耗量大约在1000多万立方米,其中70%以上需从外省调进和国外进口,以珍贵木材为主的原木和锯材进口量达200多万立方米。
  珍贵树种材质好、用途广、价值高,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具有特殊作用。据测算,珍贵树种的单位面积产值和利润是松、杉、桉等一般用材树种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自2008年起,我省先后开展了“千万珍贵树种发展行动”和“珍贵树种进万村行动”,累计投入资金6400万元,培育珍贵树种苗木超3000万株,面向全社会赠送苗木2900余万株,折合造林面积40余万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根据行动计划,未来5年内,我省将以提高森林质量、增加珍贵树种资源战略储备为目标,以发展材质优良、市场价值高、培育前途大的珍贵乡土树种资源为重点,坚持规模化发展与分散培育相结合,人工造林与现有林分改造相结合,积极稳妥地培育珍贵树种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综合效益。计划到2020年,全省栽植珍贵树1亿株以上,其中,发展珍贵树种基地12万亩以上、种植珍贵树1200万株以上,补植培育珍贵树4600万株以上,“四旁”植树4200万株以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