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一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古人说,诚信乃国家之“宝”。唐朝初年对诚信极为推崇。那么,当时是如何倡导诚信的呢?
国家层面,倡导诚信执政
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从唐高祖手上接过大唐江山。为了一洗前朝积弊,打击官员腐败,澄清吏治,太宗皇帝动了一番脑筋。
为了摸底官员群体中到底哪些人是贪官,唐太宗用了个“钓鱼”的办法——秘密派遣亲信故意去行贿要害部门的官员,果然就有“鱼”上钩。“有司门令史(掌管天下城门关口之籍赋的官员)受绢一匹”。唐太宗立即派人把这个司门令史抓了起来,并且要杀他以警诫其他官员。这时,民部尚书裴矩说,官员贪污受贿有罪当死,但皇上“钓鱼”的办法恐怕与“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百姓”的古训相违背。唐太宗知错即改,并且很高兴地把这件事通报给在朝五品以上文武官员,并表示即便严于执法,也不能不顾诚信,还把敢于进谏的裴尚书大大地表扬了一番。
公元627年,有官员向唐太宗上书献计献策“请去佞臣”。唐太宗就追问:“佞臣脸上也没有标志,如何辨别佞臣呢?”那个上书人就给皇帝支了一招,说:“陛下召见群臣谈话的时候,不管对错,您故意当廷发怒来试验大臣们,那些执理不屈、依然坚持原则的人就是直臣;那些畏惧您的权威而屈服顺从您的人,就是佞臣了。唐太宗想,这不同去年的“试赂”类似么?哪能再玩这类不讲诚信的小伎俩?!于是,他对大臣们说:“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照现在的话来说,治理国家是项巨大的系统工程,用些小权术玩些小聪明虽然在某些方面能达到一时的目的、一定的效果,但是,长远而言,从大局来看,绝对是得不偿失。
李世民是个十分善于借鉴历史的皇帝。他曾经多次对近臣和宰相们说:“周(西周)得天下,增修仁义;秦(始皇)得天下,益尚诈力。”西周与秦始皇得到天下后,两个不同朝代最高统治者的施政方针有着巨大反差,李世民指出包括国家诚信在内的“仁义”建设使得周朝坐江山接近800年,而秦政府一意“诈力”,不修仁政,不讲诚信,总共才统治15年,二世而亡,也就不足为怪,“此修短之所以殊也”。
贞观十年(636年),大臣魏征向唐太宗上奏说:“臣闻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此一番话与唐朝初年政府积极打造诚信有着渊源,那时统治者的治国共识是:“德礼诚信,国之大纲。”
初唐社会,讲诚信蔚然成风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春,万泉县丞唐临负责该县的狱政,当时万泉县大牢里关押着十多个囚犯。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又下了场及时春雨,正适合春耕播种。唐县丞担心囚犯家里误了农时,就同意囚犯先回去忙农事,约好一忙完田里活计后,要立即回来继续坐牢。囚犯们都作了承诺。于是,“(唐)临纵之,使归耕种”。农忙一过,所有的囚犯一个不少地“皆如期而返”。这个事例传为千古美谈。
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不是因为当时的刑罚轻,而是“德礼诚信”的治国纲领潜移默化地教化了百姓所致。
唐太宗贞观六年(632年)年底,“帝(唐太宗)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即让死刑犯过完年,秋天自己来京城接受处死。第二年秋天,也就是贞观七年(633年),“去岁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一个也没有少!全部按时按点地回来接受死刑处罚!一时之间,唐太宗也被这些守诺言讲诚信的死囚所感动,放宽了对死囚犯的处罚。
唐朝诗人写过一首《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文学来源于生活,这个社会问题就反映到了这首《江南曲》中来了。诗人“化身”为一个独守空闺的少妇,异想天开,说潮水虽然不是人,但是它“讲诚信”,每到一定的时候,都会涨潮,因而嫁给一个不信守诺言的商人还不如嫁个弄潮之人,他还能随着有“诚信”的潮水定期回来与妻子共享于飞之乐呢!
其实,普通人的想法最直白、实际,孤寂苦闷的少妇希望自己只顾赚钱的丈夫能重闺房之约,成为一个讲诚信的丈夫,不让期望的人等待得太久。从唐代盛行闺怨诗来看,类似于瞿塘贾之妻的想法不在少数。同时也反映出,当时整个社会对于不讲诚信不守诺言是唾弃的,反之,讲诚信的人受到格外青睐。
君臣上下,视诚信为至宝
讲诚信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一个很重要的人生标签。最能体现李世民品格的是在他成为玄武门之变胜利者之后的表现。“政敌”李建成的心腹、在玄武门事变中与李世民对抗的将军冯立、谢叔方,得知李世民不追究历史问题时,都主动向朝廷自首。而另一个逃入终南山的李建成的心腹将军薛万彻,此人极其谨慎,不相信李世民真的会放过他,就带了几十个兵坚持躲在山里“打游击”。为了显示朝廷宽大为怀,“(李)世民屡使谕之”。几次过后,当薛万彻多方侦查得知李建成当年的部属确实都没有受到打击后,终于出来见李世民。李世民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此皆忠于所事,义士也!”于是,这三位将军分别被重新委任官职,并且尽心做事,颇有政绩。尤其是薛万彻深得唐太宗赏识,在唐朝平定突厥、消灭薛延陀部,以及征讨高句丽时,带兵打仗,智勇过人,屡立大功,唐太宗将自己的妹妹丹阳公主嫁给了他。
李世民讲诚信守诺言,当他掌权后,诚心重用了原先李建成一系的一批德才兼备的部下,如魏征、王珪、韦挺等,他们效忠于李世民,殚精竭力,辅佐李世民成为一代明君。
君讲诚信,臣也诚信。唐中宗时期的大臣萧至忠,曾经与朋友约好某日于街中某处相会。到了那一天,突然下起大雪来,家人都劝说他不要赴约了,或者派个仆人代他去告知朋友,改约他日。但是,萧至忠认为:“焉有与人期,畏雪不去?”坚持亲自去赴约。萧至忠在约定地点,立于雪中等待了很长时间,雪下了一尺多厚,那个朋友才来。
(摘自《文史天地》 李晓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