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的张五常,在就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时,就是学校图书馆的常客。
一天,当张五常来到学校图书馆查找所需的有关市场经济方面的资料时,发现熟识的几个管理员都神情异样,就询问发生了什么事。原来是学校图书馆马上要参加国家图书馆的评估,而在仓库里有十几箱的市场经济学的基础档案还没整理出来,馆长让工人去干,工人看到整理这些档案不容易,都找借口推脱掉了,于是馆长就想招在校博士生来做,可前来应聘的不多,这几位工作人员不由得紧张起来,担心馆长会让他们去完成这项工作。
张五常听说是十几箱有关市场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档案,就问:“整理这些档案,是不是每天都需要工作到很晚?”工作人员说:“是啊,这项工作一直没人愿意干,所以馆长还特意说,不但来整理档案的人没有时间限制,还会提供一份夜宵。”
张五常一听,马上就说:“让我来试试吧。”转天,他就带着铺盖卷来整理档案了,困得不行了,就在桌子上躺一会儿,然后继续整理。
张五常的整理工作进展很快,如期完成了馆长交给的十几箱档案的整理任务,让学校图书馆顺利通过了国家图书馆的评定。
在馆长举办的感谢晚宴上,张五常面对馆长感谢,说:“其实我还要感谢您给我这个能如此详细研究的机会呢,为表示我对您的感谢,我要送您一份礼物。”说着,张五常就将《佃农经济学》的手稿递给馆长。“情报敏感”的馆长立即觉察到这份手稿的分量,于是就安排人打印出来分送有关部门。
张五常的《佃农经济学》马上引起经济界的关注,这位馆长专门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在招待会上,有记者问:“张博士,您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对市场经济学取得如此大的突破,是不是您拥有经济学的天赋呀?”张五常听了后说:“有没有经济学天赋,我不知道,我最清楚的是,这所有的一切成就,都应归属那十几箱档案。”
在与众不同的背后,是无比寂寞的勤奋。
(摘自《当代青年》 石亚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