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9岁的朱建平,是个在农业领域创业没多久的“新农民”。2014年8月,朱建平大学毕业后,带着回乡创业的梦想回到老家平湖曹桥街道孔家堰村。当时,村里正在开展“五水共治”工作,很多养殖户拆了猪棚,不少人在政府的帮助下流转土地进行农业种植。
朱建平了解到农业种植有各类惠农政策,而且还有农经部门的各种政策和技术支持,进行农业创业不仅风险小,而且发展势头很好,所以,也加入到农业种植的队伍中去。“既然要种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先要把土地落实好。”朱建平说,在村干部的帮助下,他花了3个月时间,在该村的20多户农户中流转了50亩土地,并创建了平湖市鲜蔬坊果蔬专业合作社。之后,朱建平就开始种上了姜、甜糯玉米、西瓜和甜瓜等。在种植过程中,朱建平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于是,每逢农经部门举办各类培训,他都积极参加。另外,他还买回来很多关于农作物种植管理的书籍进行学习。
一次,在平湖团市委组织的农村青年创业培训班上,他了解到很多关于青年创业就业的相关政策。譬如,青年创业可以申请由政府贴息的小额担保贷款;网络电商对于农产品销售的作用……此外,还认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可经常沟通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一年下来,他经营的平湖市鲜蔬坊果蔬专业合作社收益还不错,十几亩的生姜产量高而且销售价格也高;西瓜和甜瓜都不用拉到市场售卖,通过微信营销,订单就很火爆,一般需要提前3-5天预订;近8亩的甜糯玉米仅用了一个星期就销售一空……尝到甜头的朱建平更加坚定了在农田创业的决心。
虽然现在是农闲时节,但朱建平并没有闲下来。看着田里的芋头、青菜还有大棚里的葱都已经开始销售了,销路、价格都很好,朱建平觉得辞去杭州大城市里的工作回乡种田创业是个很好的选择。
接下来,朱建平打算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再申请一部分大学生创业贷款,注册成立家庭农场,将生姜深加工做成酱姜,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现在虽然很辛苦,每天在田间地头和泥巴打交道,但一年多的创业过程让他明白了,乡村农田里也可以有大作为。
徐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