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台县街头镇有这样一位“女强人”,她虽然因病无法行走,但靠着自己的双手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种出了一片金银花海,创办了“永思堂”,不仅带动周边农户走上致富路,也为自己赢得了“全国优秀农民工”的荣誉。她叫倪相莲。
一本本中药学专业教材,整齐地摞在书架上。微微泛黄的书页,还卷曲起一角,可见主人翻阅了多次。走进倪相莲的书房,抬头可见挂着的一块匾,上书“永思堂”三个大字。“名字的由来就是我爷爷的药篓,我又赋予其新的含义:其一,永思别人对我的帮助;其二,永思与我一样的残疾人,有能力时帮助他们;其三,永思自己的初衷,悬壶济世,为穷人的健康服务。”
立志学医,不忘初心
1981年出生的倪相莲,两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从此双腿无法行走。就这样艰难地摇着轮椅,家住天台街头镇的她一路念到了高中。因为学校离得远,平时生活全靠同学帮助,而随着学业渐重,为了不给大家添负担,倪相莲在高二时主动选择了退学。
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辍学后的她并没有放弃学习。大约正因为深知疾病带来的痛苦,倪相莲立志学医。2002年4月,她报名参加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并成功考取了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
“为了治病,父母带着我四处求医,中药材都是一麻袋一麻袋地往家里搬,”倪相莲说,有人闻着中药味就难受,但她喝药的时候却连眉头都不皱一下,“我对中医药有种莫名的亲近感。”小时候,她在家里发现了一个药篓,好奇之下向母亲询问,才知道这是贩卖中药材的爷爷留下的。而从那时起,倪相莲就对杏林江湖、行医济世的生活产生了朦胧的向往。
自学期间,5年内考了16门课程,倪相莲基本上都一次性通过,连最难学的医古文也不例外。2007年6月,她拿到了毕业证书。2008年11月,她取得了中药技术资格证书。去年,她又报名了执业药师考试。“悬壶济世的梦想一直深植在我心里,”坐在轮椅上的倪相莲身形娇小,眼神却温和坚毅,“将来想开一家中药店,为那些看不起病的人布医施药。”
掘金创业,助人本心
然而,现实是倪相莲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她清楚并不宽裕的经济状况,无力支撑自己的梦想。“当下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实现梦想,这也算‘曲线救国’了。”倪相莲笑着说。
2003年,她在街头医院实习,正是非典肆虐时期,具有清凉解毒良效的金银花价格一路蹿高,当时她就有了种植金银花的念头。但因为身体不便,这个计划并没有付诸行动。直到结婚后,丈夫王新对此表示了支持。一个人在山东考察了半个多月,王新带着金银花种植技术和花苗回到天台。
从最初的三亩试种,到如今的百亩花田,夫妻俩经历过许多失败和挫折。农户们质疑,不肯将地承包给她,倪相莲挨家挨户去说服;资金有缺口,靠贷款和借钱来填上;为了掌握烘干的精确温度,他们浪费了几千斤花朵和一台设备。直到2009年,他们成立了永思堂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
尽管更大的梦想还没能实现,但倪相莲已在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前几年冬天,她把自制的80瓶冻疮水送到天台县环卫处,给环卫工人们带去温暖。
金银花采摘忙季,需要四五百人手,这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更因为其简单重复的工作性质,让智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有了就业机会。
因为车祸而行走不便的姑娘陈雯,跟着倪相莲学了半年多的平面设计。她亲切地称倪相莲为倪老师,“你就是我的榜样!”坚强乐观的倪老师不仅教会了她一技之长,更带给她向上的力量。
洪雨成 杨东岳
图为1月28日,倪相莲(左)正耐心地教陈雯学习平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