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推动产业转型建设海洋强省

——浙江海洋与渔业“十三五”展望

  □本报记者 蔡希师
  素有“中国鱼仓”美誉的浙江省,“十二五”以来,海洋与渔业经济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和“两富”、“两美”浙江建设及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等战略部署,以改革促转型,以创新求突破,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五年来,我省积极探索海洋管理改革创新,开展了海洋空间资源用途管制、有偿使用、市场配置、生态补(赔)偿和海岸线统筹协调管理机制建设的有益尝试;针对“东海无鱼”的困局,我省全面启动浙江渔场修复振兴行动,强势推进以取缔“三无”渔船,整治“船证不符”渔船、禁用渔具、海洋环境污染为核心的“一打三整治”专项执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特别是“三无”渔船取缔工作“三年任务一年完成”,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我省还结合现代渔业园区、健康养殖示范场、标准化示范基地等建设,大力实施池塘生态化改造、稻鱼轮作和增殖放流工程。五年来,我省投入资金近28亿元,建立园区创建点499个,总面积30万亩,通过验收的省级园区311个,有力地助推了“五水共治”。
  “十二五”的浙江海洋与渔业“成绩单”值得点赞。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提升海洋综合利用开发与渔业、渔民、渔村转型等亦迫在眉睫。
  记者从省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围绕促进“三海(海港、海湾、海岛)联动”优化海洋空间布局、涉海涉渔产业绿色高效发展、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渔民群众全面共享小康等任务,按照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依法治理、惠民保安的方针,不断完善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推动海洋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海洋强省”和“两美”浙江建设做出新贡献。
  我省将以四大举措为抓手,加快海洋与渔业转型发展。深化海洋综合管理改革,着力完善绿色发展新机制,强化海洋区(规)划统筹,推进“三海”联动协调发展,坚持生态集约用海;实施渔业可持续发展行动,着力建设“海上粮仓”、“生态水乡”,按照“近海修复、内陆提升、远洋拓展、全产业链培育”的要求,全面实施渔场修复振兴、渔业转型促治水、远洋渔业拓展、全产业链培育等四大工程,增强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按照“陆海并举、区域联动、防治结合、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强直排海洋的污染源控制,开展海湾、海岛、海岸线整治与生态修复,建设蓝色生态屏障;强化基础建设,着力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科技支撑,完善工作机制,切实提高治理能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