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因为责任,他撑起了一个家,也因此成就了一番事业——

“全国优秀农民工”李从撑:从一名普通操作工转变为研发人员

  •   2月1日,浙江海正药业微生物事业一部105车间副主任李从撑到北京接受“全国优秀农民工”殊荣。这位从三门县浦坝港镇海山村走出来的农民后代,用勤奋的学习、顽强的意志、强烈的责任感,“撑”起一个家庭,成就了一番事业,完成了从一名车间操作工到“海正”技术中心技术员的蜕变,如今,更是迈上了管理岗位。
    责任——让年纪轻轻的他撑起一个家
      2004年,22岁的李从撑靠贷款完成了学业。他从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成为“海正”109车间的一名操作工。
      他一边用工资还学业贷款,一边给患强直性脊柱炎的父亲看病,每个月的生活费压缩再压缩,只用300元。
      2008年,李从撑的父亲在田里收橘子时,突然晕倒了。一星期后,李父被查出患上了尿毒症。在高昂的治疗费用面前,老人家第一反应就是不治,家里本来就没钱,透析又是一个无底洞。
      然而,李从撑不同意。“没钱,也要给父亲治病”,他省吃俭用,每年筹款10多万元,背着债务给父亲治疗。2009年,李从撑成家了。他努力工作,省吃俭用,照顾一家老小。
      儿子出生后,他只给儿子买过一双鞋,衣服都是公司同事送来的,同事们开玩笑说他“虐待”儿童。他何尝不想对儿子好一点,但是父亲的病更需要钱。对老婆和儿子,李从撑有说不出的愧疚。“我经常对父亲说,要相信儿子会把欠的钱还上,相信儿子会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这话,其实,我也每天都对自己说。”李从撑说,当年,他的工资不到2000元,父亲透析一个月就要6000多元,入不敷出,只能到处借钱。但是,就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从没有想过放弃父亲的治疗。
      父亲病后的8年时间,从为人子,变成为人父,李从撑更加明白“责任”二字的意义。
    爱心——等我有能力,要帮助更多的人
      从父亲开始做透析后,除去医保报销,几年下来,李从撑花掉了10多万元,还欠了10多万元,各方面的压力让他喘不过气来。在他最艰难的日子里,公司领导及同事们一直关心他,他打心底感激。
      2009年,公司工会给他送来了互助基金。
      结婚时,为了省钱,公司同事他一个也没有叫,可是结婚当天,整个部门同事都来了,一个也没少。
      老婆生孩子时,部门里的所有同事又陆续来看他们,生怕他这个“大老粗”对老婆儿子照顾不周,营养品、水果,放满了屋子。
      2011年,看到家里背了那么多债,老婆商量说开个店做生意吧,这样钱来得兴许快点,他动摇了。公司总裁了解情况后,亲自出面挽留。“当时心里很感动,就像深陷泥潭时有人拉了我一把。刚好这一年工资涨了,可以存点钱还债,让我看到了未来的一丝光亮。”李从撑说,也在这一年,他们部门组织成立了“酶工程爱心基金”,基金包括部门获得的奖金,还有部门全体员工自发捐的。当直系家人有重大疾病、困难时,可以从这里拿出部分钱。
      李从撑成了第一个受益人,当时领导给了2万元。他的第一反应就是不要,部门中大部分员工都是外地人,家庭都不富裕,他怎么能拿这个钱呢?
      领导却说,这钱不是给你的,将来你有能力、有钱了,你可以拿出不止2万元来帮助其他人。
      这句话他一直记在心里。
      2012年,部门有一个同事的父母出了严重的车祸,急需钱治疗。“当时我刚好从公司工会那里领到2000元贫困补助,想想她比我更需要这笔钱,就让领导把这2000元转交给她。”李从撑说,当时,同事知道后也是不愿意收这钱,他把记在心里的那句话,给同事也说了一遍,把爱的接力棒传到了她的手上。
      作为过来人,他明白,每天都在担心明天的钱要从哪里来这种不安和焦虑的滋味,而且,在他困难的时候,大家拉了他一把,这个时候,他更要伸出援助的双手。
    勤奋——从一名普通操作工成长为研发人员
      如今,李从撑是浙江海正药业微生物事业一部105车间副主任,步入了管理岗位。而一开始,他只是109车间的一名普通操作工,从事看罐、消毒等工作。“撑起这个家,需要我勤奋,需要我上进;公司对我那么好,我更要好好工作。”李从撑说。
      在工作中,一有不懂的地方,他就会找车间的技术员胡志卿刨根究底地问。尽管经济拮据,他还是买了众多的学习资料,一有空闲时间就自学。
      因为工作勤奋,表现优秀,2007年,他被调到公司技术中心搞研发,开始参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化学-酶法合成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开发项目,主要负责酶的发酵工艺研发及中试放大等工作。
      这个项目,在2008年获得海正的技术二等奖,李从撑被破格提升为初级工程师,在2009年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获得了国家发明二等奖。
      2011年,已担任中试主任的他在一次晚上上班途中摔伤,部门领导劝他休息,但他说“脚无法落地,但手还是好的”,仍坚持上班。
      2012年,他参与了公司的谷胱甘肽项目。“这一年,我有大半年的时间,都在车间做中试试验,有的试验需要连续做上48、36小时,我们当时项目组的几个人,经常要两天两夜不睡觉。”李从撑说。
      在大家的努力下,他们团队先后获得了公司技术研发创新奖、技术创新二等奖、技术改进一等奖等。“一心一意工作,乐观上进生活,做一个好儿子、好父亲、好员工,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李从撑说,这是他对自己的新年寄语。
    陈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