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科技

智能化高架基质栽培 草莓品质更优

  □本报记者 姚力丹
  本报讯 这几天,虽然天寒地冻,但杭州之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钢架大棚内却是温暖如春,3500平方米的大棚内草莓长势喜人,鲜艳欲滴,正待采摘。最让人吃惊的是,这里的草莓不是被直接栽种在地上,而是凌空栽种在专门的培养基质上。“这是我们在全省率先采用的草莓智能化高架基质栽培技术。”公司总经理袁荣祥自豪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在杭州市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去年,之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始试验草莓智能化高架基质栽培。为何要将草莓从地上移到半空中栽种呢?“好处可多了。”袁荣祥告诉记者,首先,草莓很怕各种土传病害,一片土地多年种植草莓后,很容易发生连作障碍,影响草莓产量和质量,而用基质种植后,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其次,高架基质栽培可以大大提高设施空间利用率,增加30%—50%的产量。“同时,这项栽种技术还能大大降低草莓种植者的劳动强度,种植者再也不用长时间弯腰蹲在地上干活了,也适合在观光农业园种植,便于游客采摘。”
  除了将草莓从地上“搬”到了半空中,智能化高架基质栽培技术还充分应用了互联网技术实施智能化管理。记者注意到,基地的每个草莓大棚内都安装了一块电子显示屏,上面自动显示着大棚内实时的空气温度、基质温度、空气湿度、基质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等参数。“我们对大棚内的草莓实施精细化管理,在棚内安装了监控摄像机、传感器、微喷头和自动卷膜机,对草莓生长环境进行实时监控。”负责技术指导的杭州市农科院余红高级农艺师介绍说,传统种植中,草莓大棚内的设施环境调控条件差,农户都是凭经验来判断大棚什么时候该通风降温,什么时候该闭棚保温,什么时候该浇水,什么时候该施肥,草莓难以达到较好的生长状态,影响产量和品质,而智能大棚可以对草莓生长进行更加精确的定量管理。
  大棚内的传感器可以自动收集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基质温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实时数据信息,摄像机则全程记录草莓的生长状况和果实的成熟度,帮助系统结合草莓长势做出智能化决策。“比如,当发现草莓‘渴了’,棚内的滴灌系统就会自动开启浇水,当大棚内湿度过高时,自动卷膜机就会开启通风。”余红说,特别是大棚内还安装了水源热泵加温系统和补光系统,为草莓生长创造最适合的条件,有效避免草莓遭遇低温冻害。今年冬天我省阴雨天气偏多,上个月又有暴雪冰冻灾害天气,但大棚内草莓却长势健壮,无病虫害发生,果实发育良好,已经可以采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