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地风情项水龙\文
在丽水龙泉市城北乡皂口村文化礼堂左侧的院落里,我欣喜地看到了一台古朴典雅,造型别致的“老油车”。“老油车”是用一根长约4米、直径约1.2米的松木雕琢而成,松木的中间部分被镂空成槽,用以放置大大小小的油桢和油饼,槽的下方是出油口,榨出的油经此口流入油桶;院内地面的铺设也颇为讲究,围着“老油车”的那一圈是用青瓦青砖铺成,线条流畅,古色古香,乍一看俨然一个古时的榨油场。
村民说,早年,村里有两台“老油车”,附近十里八乡的油茶籽、油桐籽、油菜籽基本挑到这里加工,后因榨油这活被机器取代,“老油车”也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最终让人当柴给烧了。而这台“老油车”是早些时候花了好几万元从外地买回供人们观赏用的。尽管是个仿制品,在它的身上也看不到一丁点油渍,但还是很眼熟,有种久违了的感觉,难怪许多路人都忍不住上前摆弄一番。
纯手工榨油技艺属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我国所独有的传统民俗工艺,是一种要求挺高且繁琐的技术活。风车除杂、炒锅煸香、上槽碾末、稻草蒸煮、包饼进榨、沉淀沥油等这些工艺流程样样都颇有讲究,仅木槌冲压就需要五六个操作熟练、配合默契的壮劳力,师傅们打槌时不但要齐心协力,且要稳、准、狠,来不得半点偏差,那繁忙、火热的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
去年春节,我们村里一位年过七旬的榨油师傅曾对我说起过关于榨油的事。他说,纯手工榨油技艺现在会操作的人已所剩无几,正濒临失传,在复古旅游日趋时尚的今天,如果能建个榨油场再现古老的榨油方式肯定会受到人们的青睐,晚了就来不及了。
是啊,皂口村虽有了个“老油车”,但这仅仅是观赏用的。若能找个当年的师傅带上几个新人,来个现场演示,既能使纯手工榨油这种传统的民俗工艺发扬光大,又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岂不是一举两得的美事。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琢磨着这件事,也许在某一天真的又能见到从前一样的榨油场。在那里不但能看到“老油车”、木撞,还能看到慢悠悠转着的碾盘、水车,有袅袅炊烟,有香醇、透亮的油从出油口汩汩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