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山市创新传统蜂业发展方式,着力推动蜜蜂全产业链建设,努力打造规范、健康、富农、强盛、和谐的蜜蜂产业,加快推进蜜蜂产业转型发展。
政府扶持、协会领军、行业自律,打造规范的蜂产业。江山市成立了蜜蜂产业化领导小组,在市畜牧兽医局设立蜂管科,对蜂产业在用地、立项、金融、科技、服务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从2012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30万元支持养殖基地改进养殖模式,提升养殖装备水平。从2004年起,持续支持举办形式多样的全国性活动,如“首届中国(江山)蜜蜂文化节暨国际蜂产品经贸洽谈会”、“中国蜂产品标准化生产与蜂农合作组织发展高峰论坛”、“浙江省蜜蜂产业振兴计划启动仪式”等。该市率先在全国开展蜂产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了蜂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的长效机制。协会与全市17家蜂产品加工企业签订了《蜂产品行业质量安全自律公约》,与64家养蜂合作社签订了《江山市养蜂行业产品质量安全自律公约》。
标准体系、源头追溯、统一配送,打造健康的蜂产业。江山市先后主持制定国家级、省级、地市级等蜂产品系列标准19个,举办100多场标准化技术培训班,目前该市已有98%的蜂农接受了标准化养殖技术培训。通过建立健全标准体系,现有欧盟有机认证蜂产品生产基地48个,通过省级以上无公害认证蜂产品生产基地5个。自2011年起,该市还建立“协会+企业+合作社+蜂农”的蜂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和源头质量可追溯体系,向蜂农下发可追溯标签,并以手机溯源软件为平台,建立了电子信息化追溯体系。同时,为规范蜂药使用,确保蜂产品无兽药残留,该市制定了蜂药选购目录,企业按目录统一采购,并以出厂价发放给合作社,合作社再发放给养蜂户,年终按蜂药总额的12%-15%给予财政补助。“二次返利”、风险救助、推行机械化养蜂,打造富农的蜂产业。为了降低蜂农养蜂风险,江山市实行“二次返利”机制。由公司对合作社社员的蜂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年终按社员投售产品金额的12%进行返利。从2003年开始,恒亮、健康、福赐德等龙头企业共向蜂农返利4300多万元,每户蜂农年均增收4800元。同时,从2002年开始,市财政每年下拨10万元风险救助专项经费,对遭受突发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的蜂农进行救助,目前已有650户蜂农参加养蜂综合保险和省养蜂业风险救助基金会,十年来共对600户蜂农发放风险救助资金150余万元。该市还大力推进养蜂装备现代化。全市已推广使用“放蜂车”33辆,电动摇蜜机和巢础机普遍应用。在省蜜蜂产业三年振兴行动政策支持下,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养蜂将得到飞速发展。
养殖基地、流通基地、营销基地,打造强盛的蜂产业。近年来,江山市大力发展“健康+”、“互联网+”、“资本+”、“生态+”的蜂业经济,鼓励企业产品研发、业态拓展,努力打造全国蜂产品生产基地、流通基地和营销基地。2015年该市意蜂蜂群23.9万箱,年产蜂蜜2.55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蜂王浆765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6%,该市蜂产品电商也蓬勃发展,2015年电商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
蜜蜂授粉、蜜蜂博物馆、文化旅游,打造和谐的蜂产业。2011年开始,江山市“以百万亩蜜蜂授粉”增产工程为载体,建立油菜、猕猴桃、柑橘等蜜蜂授粉标准化示范基地4个,探索蜜蜂授粉有偿服务机制。同时,深入挖掘蜜蜂文化,建办蜜蜂博物馆,建设生态蜂业休闲观光基地、度假村、蜜蜂文化广场,举办蜜蜂文化节。该市还充分发挥山区自然资源优势和中蜂养殖传统,率先打造“碗窑乡中蜂特色小镇”。实施“碗窑乡中蜂产业发展三年计划”,在月亮湖景区,打造蜂主题旅游项目,借助蜜蜂观光园、中华蜜蜂博物馆、中华蜜蜂疗养所,开展观光休闲、果品采摘、蜂味餐饮、蜂疗保健、蜜蜂认养等活动。全市计划通过三年努力,到2017年,中蜂养殖量发展到3万箱,建成碗窑、塘源口、廿八都等中蜂养殖特色小镇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