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种业

2016年我省审定通过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介绍(一)

  1.品种名称:丽蚕1号(原名:丽鲜1号)
  作物名称:蚕豆
  选育单位: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产量表现:2012-2013年度多点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1101.4公斤,比对照“慈蚕1号”增产10.4%;2013-2014年度平均亩产1108.3公斤,比对照增产10.5%;两年度平均亩产1104.9公斤,比对照增产10.5%。
  特征特性:该品种长势稳健,结荚性好,产量高,商品性佳。播种至鲜荚采收172天(全生育期210天),比对照“慈蚕1号”略短。株高97.3厘米,茎秆粗壮,结荚高度中等;叶片椭圆形、深绿色,花色浅紫;分蘖能力强,单株分枝8.5个,单株结荚21.6个,每荚粒数2.6粒,2粒以上荚比例85.4%;鲜荚长12.9厘米、宽2.7厘米,单荚重35.1克,鲜百粒重461.5克,鲜籽粒浅绿色,蛋白质含量9.5%,淀粉含量12.8%,总氨基酸含量8.0%,口感较好。干籽种皮浅褐色、黑脐,百粒重205克。田间抗病性较好。
  栽培注意要点: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播种,每亩密度2500-3000株为宜。适宜在浙江省作鲜食蚕豆种植。
  2.品种名称:金徐薯69(原名:金华1269)
  作物名称:甘薯
  选育单位: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金华市康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产量表现:浙江省甘薯多点品种比较试验,2013年“金徐薯69”鲜薯平均亩产2183.4公斤,比对照“徐薯18”增产16.2%,达极显著水平;2014年鲜薯平均亩产2224.7公斤,比对照增产39.9%,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平均亩产2204.8公斤,比对照增产27.0%。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鲜食烘烤型,株型匍匐,结薯集中,萌芽性较好,较耐贮藏,丰产性好,烘烤食味优;红皮、桔红肉,表皮光滑,纺锤形;单株结薯6.6个,大中薯率90.57%;长蔓,茎绿色,分枝数4-7个;顶芽凹,顶叶绿色,脉基紫色,叶浅缺刻;可溶性糖含量5.9%,淀粉含量15.2%,烘干率25.95%,胡萝卜素含量10.82毫克/百克。
  栽培注意要点:适宜扦插时间在5月上旬-6月中旬,地膜覆盖栽培可提前到4月初,密度以每亩3000-3500株为宜。适宜在浙江省种植。
  3.品种名称:中黄2号(原名:缙云黄)
  作物名称:茶树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缙云县农业局经济特产站、缙云县上湖茶叶合作社
  产量表现:该品种经2012-2014年连续三年在缙云、杭州和天台进行多点品种比较试验,春茶一芽二叶平均鲜叶亩产量55.3公斤,比对照品种“黄金芽”增产21.3%。
  特征特性:“中黄2号”为自然突变黄化茶树新品种,中生种。产量较高、品质优,适制名优绿茶。耐寒性及耐旱性强,适应性强。春季发芽期中等,春茶一芽二叶初展期在3月底至4月上旬,比对照黄金芽迟2-3天。育芽能力较强,发芽密度较大,持嫩性强。春茶嫩梢为葵花黄色,夏茶芽叶为绿色,秋茶新梢呈黄色,茸毛稀少。春茶一芽二叶制烘青绿茶,外形金黄透绿,汤色嫩绿明亮、透金黄,清香,滋味嫩鲜,叶底嫩黄鲜活。经检测,平均春茶一芽二叶氨基酸含量6.8%-8.3%,茶多酚含量12.4%-15.9%,咖啡碱含量2.8%-2.9%,水浸出物含量42.1%-46.4%。经多年田间观察记载,该品种耐寒性及耐旱性强。
  栽培注意要点:适当缩小行距;采用立体蓄梢栽培模式;不宜遮荫栽培。适宜在全省茶区种植。 省种子管理总站 供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