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慧玲 通讯员 问泽英
1月18日上午,全省市场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杭州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去年我省食品安全满意度为65.51%、药品安全满意度为88.73%。2016年,我省将从五个方面发力,全面启动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战略。
2015全程监管“有方”,违法打击“有力”
2015年是我省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到位后的开局之年。这一年,全省824个监管所实体化运行,1304个乡镇建立食安办、市场监管所、公安派出所协作机制,97%的县(市、区)建立协管员、信息员保障机制,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2015年,我省“四品一械”质量管控措施有效落实,新修订的药械GMP、GSP平稳实施,重点企业检查覆盖面100%,风险管控进一步强化,实现全程监管“有方”,隐患治理“有效”,违法打击“有力”,应急管理“有序”。
食品药品“智慧监管”工程稳步推进,全省药品生产、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总部电子监管入网率均达100%;完成药品监督抽验14986批次、地产食品抽检监测20616批次,药品生产、批发企业和地产食品生产企业、品种、项目均实现全覆盖。
此外,“餐桌安全治理行动”三年计划也在去年启动实施,着力破解“三小一市场”监管难题,小作坊建档率90.15%,持证小餐饮16.25万家。肉品水产品安全专项整治“百日会战”和“四品一械”8大专项行动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6473件。
食品安全离不开社会共治。近年来,我省努力打造企业自觉、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共治格局。截至2015年底,全省建设大型、特大型餐饮企业和学校食堂“阳光厨房”4015家,覆盖率35.3%;建成城区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安全快检室539家,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组织2015年大型食品安全知识展览,开展新食安法“五进”、“四个你我”等宣教活动3万余次。
2016启动实施安全战略,构建食药安全“护城河”
会议要求要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各项决策部署,紧盯“大省”、“强省”目标,启动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战略,坚持“五个创新”推动“五个转变”的实践路径和“三网六体系”的工作构架,以保障G20峰会食品药品安全为总抓手,构建食品药品安全“护城河”,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努力实现“十三五”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良好开局。
一是探索基层食安办与基层站所协作配合机制,构建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工作格局;对市、县监管机构负责人实行省级调训,对乡镇站所负责人实行轮训;全面推进“智慧监管”工程建设;着力提升风险监测能力,构建药械不良反应(不良事件)信息分析、预警、共享信息平台。
二是要全力落实“两项责任”,包括主体责任、监管责任。
三是着力凝聚“三股合力”。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的同时,强化党政同责的保障,凝聚部门联动的合力,构建社会参与的格局。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指数”试点工作,探索建立省级食品药品安全巡视制度,定期巡视食品药品安全状况,提升食品药品安全责任落实的实效性和威慑力。
四是不断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食品注册许可制度改革。
五是继续做好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城区农贸市场质量追溯体系、快速检测体系建成率均达70%以上;建设大型、特大型餐饮企业和学校、养老机构食堂“阳光厨房”2000家。构建质量追溯和快速检测体系,全面推进“阳光厨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