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农机化

农机服务“私人定制” 解农民燃眉之急

  有农机,用着却不顺手,是困扰不少浙江农民的难题。因为浙江有许多海边的围垦地,这些土地水分含量比较高,耕地设备作业时常常随着拖拉机一同倾斜,平整效果很差,甚至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许多农民为此很是苦恼。可以说,为浙江农民打造适用、高效的农机设备是重中之重。
  杭州精工液压机电有限公司生产的“拖拉机组液压水平自动控制系统”就解决了不少农民的困惑。
  当拖拉机安装上“拖拉机组液压水平自动控制系统”后,在倾斜时耕地设备仍能水平作业,大大提高了田块的平整质量。“这台设备通过倾角传感器和位置传感器分别实时获得拖拉机和农具的水平信号,再通过控制多信息融合和逻辑控制策略,由电磁阀-油缸控制系统实现作业农具水平平衡自动调节。通过使用这台设备,水田、旱地的耕整效率将大大提高。”省农机局相关负责人说,这是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化控制专业的李革教授,花了两年多时间,为浙江量身定做的农机设备。
  在浙江,一大批如精工液压机电有限公司这样的农机制造企业正迅速发展。他们通过引进技术,创新设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有机难用”的尴尬局面。不仅如此,一批农机服务类企业也在浙江崛起。他们通过比对种植类型和面积,为农户提供农机设备和农机使用培训、服务以及维保等服务,让他们可以享受到“私人定制”般的农机服务。吉峰聚力农机的周锟说,相比于农机的制造,农机类的服务更为重要。他们不仅能为农民订购“合身”的农机设备,也会为农民培训如何操作农机、简易维修农机,真正做到“农机一条龙”服务。“以前是有机不会用,现在通过农机服务类企业的帮助,我们不仅会操作农机设备,一些小毛病也能自己处理了。”萧山农户施秋琴等一批传统农民如今已经是农机能手了。
  现代化农机设备推广、普及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给农民增收。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这些年,许多浙江农户从“机器换人”的过程中,享受到了切实的利益,杭州萧山秋琴农业有限公司的赵晓光就是其中之一。“从最开始的130人,到现在只需要20余人便可以完成工作,现代化的农机设备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赵晓光说,现在公司的粮食生产从育秧、插秧到植保、收割、烘干,可以采取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喷药无人机的工作效率是人工喷药的30倍,收割机的效率是人工的50倍……”说起公司的农机设备,赵晓光如数家珍。
郭扬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