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一些人手头宽松了,想着去哪里做些投资;另一些人手头有点紧,变着法子想去哪里捞点钱。下面讲述的3个案例,让想着赚钱的、蹭钱的,都注意了,天上不会掉馅饼!而骗子们,任你们手段再强、骗术再高,也总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孕妇领生育保险金?全是骗子虚构的!
2015年12月初,不少学生向杭州市医疗保险管理服务局反映,他们的手机接收到短信提醒,说他们的医保金账户有金额被扣了,但实际上学生们并未看过病拿过药。
与此同时,杭州市医疗保险管理服务局发现,杭州市初月堂中医门诊部的医保基金结算数据异常,比如有时会一个小时内有三四十个学生集中刷医保卡结算消费。该局立刻向杭州市公安局报案。
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随即牵头西湖区公安分局成立专案组侦查,发现这家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的门诊部涉嫌盗刷浙江大学、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等7家大专院校498名学生医保账户资金,总金额约8.7万元。
2015年12月22日,专案组会同杭州市医疗保险管理服务局对初月堂门诊部进行执法检查,起获了大量纸质涉案证据及电子文档。当天,初月堂中医门诊部的实际经营人泰顺男子杨某以及湖州人应某、四川人雷某和杭州人徐某等4人作为嫌疑人,均被刑事拘留。目前,案件仍在侦办中。
其实,这样的骗保案例并不少见。杭州某公司管理人员陈静,从2009年起,就开始虚构、虚报雇用的向某某等12名孕妇员工的信息,以缴纳少量社会保险费、领取生育保险金后停止交费等手段,申报和骗取生育津贴及生育医疗费用等共计30余万元,通过申请转拨支付到其他公司的方式套取现金。尝到甜头的陈静,从2010年4月起自立门户,以其母亲张某某的名义注册成立了另外3家公司。在这些公司尚未实际用工的情况下,利用朱某某等141名怀孕妇女信息,骗取生育津贴及生育医疗费用等390余万元。同时,还以报销生育费用的名义,把少部分骗得的津贴支付给为其提供信息的人员和产妇作为“回馈”,其余大部分占为己有。
投资公司女白领?诈骗公司玩“角色游戏”呢!
2015年12月24日,几辆警车陆续停在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国骏大厦楼下,民警带走了厦门股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老板”余某。这是浙江江山市公安部门的一场抓捕行动,同时收网的,还有福建厦门湖里区和江西九江的两个诈骗窝点。至此,这起涉案2700多万元的特大网络投资诈骗案告破。
2015年6月,江山的郑女士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投资公司的人。郑女士平时炒股,便加了对方微信,很快两人熟络起来。
没多久,对方便向郑女士推荐了一个炒原油的平台,叫“盛亚电子”。郑女士试着投了5万元,没几天便赚了2万多元。此时,对方又对郑女士说,他认识一个专业投资咨询师,如果郑女士多投资一些,成为VIP客户,就可以让咨询师指导,赚得更多。郑女士毫不怀疑,立即投了30多万元。
没几天,对方传来不好的消息:赶紧撤,要爆仓了!但郑女士还是来不及操作,一天之内便亏了28万余元。对方安慰她,等行情好了,再指导她把钱赚回来。可到了8月份,郑女士发现对方微信、电话都联系不上了,便选择了报警。
江山市公安部门很快将侦查方向锁定在江西九江一个名叫“江西坤玺”的投资公司身上。公司老总姓胡,在开办这家公司前,曾去厦门股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股歌公司)“取经”。专案组经过深查发现,原来股歌公司便是这个诈骗集团的总部。“江西坤玺”只是这个诈骗集团的一个分支代理商,和它一样的二级代理商,还有十多个,窝点分布于福建厦门、江西九江等地。
股歌公司对外宣称做软件开发与销售,实际上是通过网络、微信、电话等方式,四处撒网诱骗他人通过“盛亚电子”交易平台,进行药材和原油投资交易,同时控制后台,骗光投资人的钱。公司员工大部分是男性,但他们在网上的资料和微信朋友圈,都会让人以为是“女性白领”,他们也正是通过“异性相吸”的方法,来诱骗被害人投资。他们在客户面前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投资经纪人、理财顾问、分析师、业务员等。
专案组先后奔赴福建、江西、四川、广东等省调查取证,历时4个多月终于查清,该集团通过后台操作数据、指导投资人反向操作等手段进行诈骗,涉案金额高达2700多万元,被害人遍布全国。目前,该诈骗团伙已有69名嫌疑人落网,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高息回报?小心诱惑变陷阱!
前阵子,周某到平阳县法院咨询起诉事宜,恰巧在诉讼服务中心碰见应某、林某、赵某等几个老相识,大家一细聊,才发现欠他们钱的竟是同一个人——支某。
平阳县法院在审理这4起民间借贷纠纷时发现,实际上,支某不只向这4名原告借过钱。
支某今年70岁,在当地开了两家服装店。2012年开始,支某便以生意资金周转困难为由向朋友周某借款,并承诺以高息回报。周某受高息诱惑,向支某出借27万元。之后,支某以相似的方式向应某、林某、赵某分别借款,合计155万元。
起初,支某依约支付利息,但到了后期无法按时付息,2014年年初,他与周某等4人作了结算,并出具借条。可是,当周某等人拿着借条向支某讨债时,却遭到拒绝,于是,4人不约而同起诉到了法院。
法院受理后,对这4起案件进行合并审理。庭审中,支某承认分别向周某等人借款的事实,还承认自己以同样方式向社会上50多人借款,借款总额已超过1600万元。“这些钱都是我借的,但是我现在没办法偿还。”对于偿债一事,支某直言“比较困难”。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人民法院立案后,发现民间借贷行为本身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并将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线索、材料移送公安或者检察机关。平阳县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支某的借款行为已涉嫌非法集资,判决驳回原告周某等人的起诉,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陈佳妮 许 梅 高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