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绿色富省绿色惠民

——我省林业“十三五”展望

  □本报记者 曹丽娟通讯员 何晓玲
  作为绿色富民的实践样本,三面环山的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农家乐,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近2.8万元,全村280户人家有200余辆私家车。记者从省林业厅获悉,“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坚定不移地走“两山”之路,通过构建生态林业、富民林业、人文林业,实现绿色富省、绿色惠民,浙江大地将会涌现更多的“余村”。
  据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二五”期间,我省加快森林扩面提质步伐,强化资源培育,完成造林292.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0.91%,居全国前列;通过实施平原绿化行动,弥补平原绿化“短板”,全省新增平原绿化面积233万亩,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浙江大地绿意盎然。
  山更绿了,浙江的“七山”优势正在转化为富民优势。“十二五”期间,全省形成了木、竹、花卉苗木、森林旅游等六大林业特色优势产业,年林业产值超400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林业纯收入3219元。
  展望“十三五”,我省林业部门将顺应人民群众需求由“求生存”到“求生态”、“求绿化”到“求美化”的变化,围绕“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战略目标,构建坚实的生态林业、高效的富民林业。计划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1%以上,平原林木覆盖率稳定在20%以上,森林保有量达到9000万亩,林地保有量9900万亩,林业年总产值达到8000亿元,把浙江建设成为现代林业的样板。
  根据上述目标,我省在建设生态林业上,将着眼“绿水青山护得更美”,科学划定林业生态红线,推进以培育珍贵彩色健康森林为重点的森林抚育工作,优化森林结构,营造彩色森林300万亩、健康森林500万亩,建设珍贵树种种苗基地1万亩,培育珍贵苗木1亿株,发展珍贵树种用材林储备基地100万亩,珍贵树种造林100万亩。同时,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加强宜林地和岩石裸露地等困难地造林,每年新增和改造平原绿化10万亩以上,不断提高绿化质量和景观效果。
  在建设富民林业上,我省将着眼“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大力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重点培育500家亿元企业、20家10亿元龙头企业、10家生产性服务企业;重点打造100个现代林业经济示范区,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壮大木本油料、竹木、苗木花卉等传统产业,发展高效生态复合经营模式,促进精深加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森林休闲养生产业;提升林业富民能力,推广发展“一亩山万元钱”模式,建设以林药、林菌、林苗、林粮和林驯等模式为主的林下经济孵化器,发展3000万亩林下经济产业,建成1000个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山区农民林下经济收入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实现综合产值1000亿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