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国栋
“我这里生产的甜瓜尽管要20元一个,仍被上海的一些大超市提前预定了,原因就是这瓜能让消费者放心地吃。”日前,建在桐乡市石门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内的晨兴家庭农场负责人王成海兴奋地告诉记者。
王成海所说的“放心”,是因为农场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建立了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有了这个系统,消费者只要扫一扫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便可知其“前世今生”,心里更踏实。
晨兴家庭农场所在的石门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是浙江建设农业“两区”的一个缩影。“十二五”以来,我省各地依托农业“两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始于2010年的农业“两区”建设已结出累累硕果。截至目前,浙江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7886个、面积676.74万亩;建成现代农业综合区107个、主导产业示范区20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511个,现代农业园区总数达到818个,总面积516.5万亩,超额完成“十二五”确定的目标任务。
站在新起点上,浙江即将翻开“一区一镇”建设的新篇章。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在农业“两区”建设基础上,通过集聚资源要素、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功能等途径,培育一批农业产业集聚区和现代特色农业强镇(简称“一区一镇”),推进农业集聚发展、特色发展、绿色发展、融合发展,打造农业“两区”升级版,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
农业产业集聚区以全产业链发展为主线,较之现有农业“两区”,更注重资源要素的集聚,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同时更注重资源循环利用和全产业链发展,还注重辐射带动区域发展、农民增收和生态改善等,着重在“集聚”上做文章。“现代特色农业强镇”的目标定位是以地方特色产业为基础,彰显“特色”和“精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农业的多功能开发为主线,依托产业叠加文化、旅游、休闲养生等功能,促进生产、消费、体验互动,实现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和农业、农村、农民统筹发展。
据了解,浙江将用3年至5年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培育30-50个左右生产集中布局、资源集约利用、产业相互融合的农业产业集聚区;培育100个左右特色鲜明、功能多元、内涵丰富的现代特色农业强镇。
以“一区一镇”为新起点,浙江农业“两区”建设再出发,并着重在质的提升上下功夫。围绕突出绿色发展,着重抓好严格农业“两区”保护机制、提升农业“两区”基础设施水平、提高“两区”产出能力等三方面工作,提升农业“两区”的发展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