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海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坚持农机推广、农机服务、农机监理并进,着力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我们按‘立足大农业、提升大服务、促进大融合、发展大农机’的总要求,积极服务农业生产发展,推进农户增产增效,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临海市农林局党委委员、农机总站站长王永昌说。
农机推广:让农业生产省时省工
“现在搞农业生产,离开农机可是玩不转的。”临海市国丰粮食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兵对此深有体会。
在合作社的钢结构大棚场地里,各类农机有序摆放。3台大型拖拉机、10台烘干机、5台插秧机……从2009年购置1台烘干机和1台插秧机开始,短短6年时间,黄兵砸下700多万元,添置了这些家当。今年,他又花20多万元新购了一台谷物清选机。“谷物清选机主机部分国家给补贴70%。”黄兵说。
不仅自用,黄兵还给周边农户提供稻谷收割、烘干等服务。此外,他还办了个稻米加工厂,去年米厂产值达500多万元。“我们的客户主要是临海一些学校和企业”。
据临海市农机总站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当地新购置各种农业机械1502台(套),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45.832万元,受益农户及农业组织638户。临海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已连续三年位列台州第一,全省前茅。目前,临海符合有效年审上道路拖拉机近2000台,收割机拥有量900多台,跨区域作业收割机300多台,服务面积近30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到71.5%,其中水稻收割95%以上实现机械化。
农机服务:让农户在便利中致富
“这几天活很多啊,现在收割机出了点故障,正在修呢,但愿不要耽误农户收稻。”11月27日,临海大洋街道狮云村农户汪日富在电话中显得有点着急。近期一直是阴雨天气,趁这两天天气放晴,他在天台三合镇为当地种粮户开展机收服务,抢收稻谷。
今年是63岁的汪日富从事农机服务的第25个年头了。这些年,他和老伴的足迹遍布四川、河南、安徽、湖北等十多个省份。“今年8月初开始在外割稻,到现在纯收入五六万元。”汪日富说。
随着粮食全程机械化的发展,在临海催生了一批类似汪日富这样的专业化产业工人。黄汝富也是其中一位。
最近几天,黄汝富都在宁波为当地种粮户提供农机服务。黄汝富从事农机服务有近20年了,主要在江苏、河南、安徽及浙江等地。今年,他花14万元新购买了一台收割机。“一般是每亩100元到130元,市场行情也在变化的。今年到现在纯收入大概10万元左右。”
随着农机需求的旺盛,临海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农机生产的企业,浙江括苍机械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企业负责人程伦兵介绍,他的公司原本从事工艺品机械的生产,2002年一个偶然机会,让他发现了农机生产的商机。目前,公司生产水果清洗机、水果打蜡机、水果分级机等农机装备。“这几年,临海农户订购农业机械的逐年增多。”程伦兵说。
农机监理:确保农机安全作业
家住邵家渡街道的王宗贤今年因驾驶拖拉机违章,受到处理,并接受了当地农机部门安排的一周农机安全驾驶培训。“不按规定驾驶,容易出事。”王宗贤深有体会地说。
近年来,临海市加强了农机安全源头管理工作。目前,当地已创建省级平安农机示范镇5个,台州市级平安农机示范村122个和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6个。据临海市农机总站副站长郑达林介绍,该市建立了以当地农林局、镇(街道)农办、行政村(居)为主体的三级网格,深化农机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机安全生产事故防控水平。目前,临海90%的镇(街道)已组织实施了农机安全网格化管理。临海还积极完成拖拉机报废更新补偿工作,近四年来共报废拖拉机432台,共发放补偿资金114万元,惠及农户421户。
朱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