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如何加快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

  •   □徐放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十二五“期间,台州市农机化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蔬菜、水果、茶叶、渔业、畜牧业等生产加工机械得到较快增长,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316.72万千瓦,新增各类农业机械约7.5万台(套),农机作业水平逐步提高,农机作业机械动力水平达84%,粮食生产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68.95%,农机作业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传统农业向设施农业,种植业向畜牧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不断拓宽,有效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突出矛盾,推动了农业技术集成、节本增效和规模经营,加速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展望“十三五”,台州农机化发展仍将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到2020年,力争全市农机作业机械动力水平达到85%以上,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以上。为实现这一目标,要加快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紧扣一个主线,推进两个融合,统筹三个板块,构建四大体系”,不断提高农机覆盖率、渗透力和质量效益,从而实现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五个水平”的提升,为台州建设“一都三城”夯实基础。
      紧扣一条主线。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要紧扣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不是简单的由农业机械替代人工,而是推进农机化发展与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农业生产流程优化、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有机结合,在数量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结构优化、质量提高、领域拓展、效益提升,归根结底是农机化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
      推进两个融合。一是推进农机与农艺融合。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和机具的推广普及,建立健全农机农艺融合的协调机制。围绕保障粮食安全,以粮食功能区为主平台,继续主攻水稻栽植、粮食烘干等薄弱环节,引进推广适合马铃薯、番薯等旱粮作物生产的农业机械,加快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围绕畜牧业、茶叶、蔬菜、水果等产业转型升级,以现代农业园区为主载体,加快畜牧业饲喂加工设备、茶(果)园生产管理机械、蔬菜播种移栽机械、水果生产处理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等的示范推广,扩大钢架大棚、玻璃温室应用面。围绕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推广高效植保、高效施肥、节水灌溉等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装备,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综合利用。二是推进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积极发展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的设施智慧农业和智慧畜牧业,加大设施环境光温水自动控制系统、远程监控系统以及畜(禽)舍环境调控等智能化装备技术应用,引进推广无人作业机械,探索推进农机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统筹三个板块。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要根据台州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和区域特征,因地制宜,坚持区域统筹,促进协调发展,既要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又要逐步缩小区域间的差距。一是现代化港湾都市郊区板块。该板块包括椒江区、黄岩区、路桥区及临海市东部地区,区域产业化水平较高,同时生态旅游业发展迅速。要根据都市农业发展需求,加快推进蔬菜、水果、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化,鼓励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产品加工机械化。二是北部丘陵山区板块。该区域包括仙居县、天台县、三门县、临海北部及黄岩区西部,是台州水果、高山蔬菜、茶叶、畜禽、竹木、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要在提高水稻、油菜栽植与收获机械化水平的基础上,依托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发展水果、茶叶、畜禽、竹木、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机械化,大力推广机械化节水灌溉技术和机具。三是南部沿海平原板块。该区域包括温岭市、玉环县,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条件好,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早。要充分发挥区位、经济、人才和信息优势,广泛运用先进农机化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农业的智能化、自动化。在推进水稻等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水产、畜禽养殖和蔬菜、水果等设施农业及农产品精深加工机械化,积极探索全程、全面协调农机化的发展新途径和新模式。
      构建四大体系。一是构建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以“扩量、提质、增效”为目标,大力培育农机合作社、合作联社、区域性农机综合服务中心等新型主体,鼓励引导农机专业大户和联户合作,探索发展股份制农机作业公司,促进农机服务主体多元化。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机制,因地制宜推行跨区作业、合同作业、订单作业等农业生产环节外包性服务,引导开展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积极探索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我服务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农机服务新途径,推动农机服务规模化、产业化。探索发展“互联网+农机服务”,加强与移动、联通等通讯运营商的合作,建设农机生产制造、技术推广、维修服务、安全监管、抗灾救灾、跨区作业等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系统。二是构建农机安全与质量监管体系。进一步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推行基层农机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加强公安驻农业(农机)警务联络室建设,强化农业机械产品质量、作业质量、售后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三是构建农机装备制造与流通体系。鼓励引导台州农机装备制造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以高效节能环保、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机装备为主攻方向,实施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工程,增强农机新产品开发、试验和制造能力,积极发展以自动化、智能化技术为支撑的农机产品。进一步健全台州农机制造企业品牌营销网络与专业农机流通企业销售网络相结合的新型农机流通体系,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四是构建发展要素保障体系。进一步规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对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的扶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农机信贷业务,推进农机综合保险工作,建立农机保险财政补贴机制。加强农机科技实用人才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高技能农机人才,鼓励支持大学毕业生从事农机化事业。
    作者系台州市农业局副局长台州市香樟家庭农场有限公司在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王仙方 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