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17版:生态循环农业特刊

生态农业结硕果

养殖治污,改善环境

  近年来,台州市持续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特别是“五水共治”的大背景下,强势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自2014年以来,台州市累计关停或搬迁了4417家养殖场,涉及生猪存栏25万头、家禽存栏260万只;对2501家养殖场实施了生态化治理,进行了改造提升,落实农牧结合生态消纳地68.35万亩。如今,规模以上养殖场基本整治完成,畜禽粪便得到了无害化处理,大大改善了养殖环境和农村生活环境。
创新模式,循环利用
  台州市通过积极探索,创新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形成农业循环经济。近几年,该市先后摸索形成了种养结合型、农牧循环利用型、“五园”养殖型、能源利用型等各类高效生态、资源循环利用的模式20多种。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创新西兰花茎叶废弃物的饲料化利用,很好处置了茎叶腐烂产生的污染问题。通过完善畜牧业和种植业主体间连结机制,建立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9个,专业沼气服务公司13家,配备了槽罐车25辆,建设沼液储肥池超过200个,总容积5万多立方米,对接1000多家养殖场与农业生产基地。据测算,沼液、沼渣开发利用,每吨可减少化肥支出20元、增加种植收入30元。近年来,全市累计建设沼气池容12.63万立方米,共利用沼液、沼渣62.44万吨,节本增效3000多万元。实施沼气入户工程,新增沼气用户2800多户,建成的沼气池年可产沼气1000万立方米,折7340吨标准煤,经济效益可观。
减肥减药,节本增收
  2015年,全市实施农药减量控害技术106.67万亩。建立水稻、蔬菜、茶叶、水果等“肥药双控”示范方125个,合计示范面积14.5万亩。积极采用优化配方施肥方案或施用商品有机肥;应用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物理防治等各项先进适用绿色防控措施,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高效环保型农药及使用技术普及率90%以上。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农药商品使用量同比2012年减少267吨。测土配方施肥全市共推广306.85万亩次,已完成年度任务(305万亩),组织培训及现场会85期,培训农民49446人,共培训农资经营人员1120人,发放宣传资料36.5万多份,发放配肥或通知单(卡)22.5万张,共采购配方肥5810吨,共兴办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方片128个,面积16.6万亩,取得了明显的节肥、省本、增收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在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内,一般每亩可减少不合理施肥量1-2公斤(折纯),粮食作物省本增收每亩一般在50元以上,全市累计减少不合理施肥3012吨,节本增收15342万元,特别是果蔬方面效果更为明显。
农牧结合,相得益彰
  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累计新增沼液利用量45.74万吨,其中就地消纳33.53万吨,异地配送消纳12.21万吨,全市共落实生态消纳地65万多亩。如今,台州各地均出台了沼液利用财政补助政策,制定了沼液推广利用实施方案,并成立了沼液利用社会化服务组织。全市基本形成了以政府购买、市场主导的沼液推广模式,由养殖场供应沼液,通过沼液输送管网和服务公司、服务组织的槽罐车配送,到达消纳农地施用。经计算,通过沼肥利用,节约化肥施用量,提高作物品质,年可增收节支约3000多万元。不仅如此,还有效地缓解了对水体的二次污染压力,促进了农牧的有机结合和可持续发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