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浙江供销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发展之慈溪探索

  编者按:
  上月底,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和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构建“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的若干意见》指出: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为农服务组织联合起来,建立具有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服务功能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是顺应合作经济发展规律、推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拓展服务功能和农民合作经济发展壮大的创新举措。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横向合作和纵向合作,加快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发展。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的慈溪,自2014年列入全省构建“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7个试点县(市、区)以来,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实践,其现代农业再焕勃勃生机。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发展之慈溪探索
  2014年12月,慈溪市供销社门口挂起了一块崭新的牌子:慈溪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简称农合联)。至此,慈溪探索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改革迈出重要一步,也意味着慈溪10余万农民有了“娘家”。
  今年,慈溪把农合联试点列为全市十大重点改革项目之首,突出“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合作共赢、实体化运行”的改革定位与思路,率先建成市、镇两级农合联体系。目前,全市有一家市级“农合联”和16家镇级“农合联”,农合联会员1000余名。
整合资源,强化生产合作
  7月31日,慈溪市首家镇级农事服务中心——长河镇农合联农事服务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整合了镇域内的涉农公益性、社会化服务职能,还拥有1万立方米容量的冷库储藏能力,提供收购交易、冷藏服务、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植保、资金互助、农资供应、信息、农技等服务。
  这是整合完善基层农事综合服务机制的新探索。
  慈溪市农办负责人说,农合联最大的作用,就是推动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服务组织加强联合与合作,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从而加快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至今,慈溪市有家庭农场117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24家、联合社5家。这些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成了农合联的核心和基础。
  在生产合作上,慈溪市围绕主导产业,积极探索全产业链合作,健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合作机制,促进市场主体之间的联合和合作,提高了农业组织化程度。比如,创新承包地作价入股、内股外租等形式,探索土地股份合作机制,目前全市已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12家,土地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面积的68%;组建市农业生产技术服务中心、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基层农事服务中心,探索农业公共信息服务机制;依托市级81890公共服务主平台,整合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资源,在全省首创“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农业检测战略联盟体系,提升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组建9家粮食综合服务合作社,为粮食生产提供集中烘干、农资、农机和育秧等区域化服务,建立葡萄、畜禽、杨梅等5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下转C3版)慈溪市农合联会员积极开拓杨梅网上销售渠道,图为相关工作人员正在搬运杨梅。
(上接C1版)
线上线下,畅通供销合作
  9月21日凌晨4点,慈农果蔬专业合作社内一片忙碌,“小青菜、白花菜、小白菜、辣椒、青瓜、小葱……”合作社理事长王建青一边清点一边仔细记录着配送的果蔬品种,“小青菜不够,这几天直销店的销路不错,再加200斤。”合作社5个农户忙碌了1个半钟头,将2000斤果蔬装上了联合社的直销配送车,30分钟之内,联合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专职工作人员将对配送的果蔬进行农残速检,1小时以内,这些新鲜采摘的果蔬将摆上联合社社区果蔬直销门店——华裕店、天鑫店的果蔬专柜。同时,中午11点之前,慈农果蔬专业合作社一周以来的财务资料将送到联合社会计代理站。“有了联合社,我们合作社也有‘娘家’了。”王建青笑着说,“现在不但合作社的财务有了专业代理,果蔬销售量也涨了一大截咧。”这样的配送已持续了8个月,而这一切的出现都是慈溪市周巷镇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带来的喜人变化。
  在供销合作上,慈溪市积极组织农合联会员参与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全市有20多家合作社与华润万家、家乐福、大润发等超市和社区直接对接,农超对接基地近11万亩,订单农业面积达到30万亩,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市内外农户30万户;组织农合联及其会员赴宁波、杭州等地果品市场开展农产品推介活动,积极拓展外地市场。今年以来,全市农产品销售额达到7.5亿元。
  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慈溪市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引导农户、合作社进驻淘宝网等电商平台,建立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和“易购吧”电商销售平台,引导企业与电商物流巨头实行战略合作。今年1-8月,仅慈溪市供销社下属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销售额就近3000万元。
  在今年慈溪众多农产品电子商务活动中,一个名为“‘梅’准爱上你”的杨梅网上众筹项目格外引人注目。今年5月,该项目推介会在杭州召开,项目实施地是慈溪市横河镇梅园村的“紫遇”农场。借助网络,这个农场的杨梅可在4-12个小时内实现从“枝头到舌头”,减少了中间环节,拓展了种植户的利润空间。“紫遇”农场负责人孙志南说,杨梅众筹项目启动后,他在网上轻轻松松卖出了1000筐2公斤装的杨梅,销售额达到10万元(不包括物流费用),扣除采摘、包装等费用,每公斤杨梅的利润比去年多出5元。
  目前,慈溪市正在组建农产品电子商务分会,筹划串联电商、公路港、农产品交易中心、体验式农业园区等节点,合作构筑慈溪农合联生态圈。
担保互助,创新信用合作
  7月16日,台风“灿鸿”刚过,慈溪市高背浦渔业专业合作社的4名会员获得了每人20万元的“和美互助贷”后由衷感谢:“这笔贷款真是及时雨,缓解了资金压力,有政府撑腰支持,我们对抗灾自救更有信心了。”
  今年6月,慈溪市出台《关于开展农村资金互助会试点工作的意见》,启动农村资金互助会组建工作。慈溪市高背浦渔业专业合作社等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该市首批农村资金互助会试点单位。7月16日,高背浦渔业专业合作社的4名会员就得到了实惠。这也是慈溪市农村资金互助会成立以来发放的首笔“和美互助贷”。
  农村资金互助会试点是农合联构建金融服务平台、创新农村合作金融的重要尝试。“资金互助会的诞生是为了创新农村合作金融,缓解农业生产经营资金短缺矛盾,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能力,在资金互助会框架内对会员提供互助融通、优先贷款、优惠利率等服务。下一步,慈溪市将按照改革试点进程逐步推广,努力形成具有慈溪特色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慈溪市农合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在信用合作上,慈溪在坚持组织封闭、对象封闭、上限封顶的原则和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的前提下,选择有条件的农民合作社组建以民政登记为主要形式的农民资金互助会,每家募集资金50万元,农村商业银行按1:8比例提供配套信贷资金,按基准利率面向会员优惠贷款。正如慈溪市长河镇绿色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所说:“我们5个大户筹集50万元放到银行,这笔钱在平时可以去理财获得收益,而一旦需要了就可以贷到400万元的资金量,这对于我们来说肯定是雪中送炭的好事。”
  此外,慈溪还积极探索全国农村保险互助试点,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农村资金互助会、农户小额信用担保、各类保险等为主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推动农业“弱产业”和金融“强资本”的有效对接。目前,该市已组建9家村级保险互助社和1家镇级保险互助联社,农户小额信用担保公司累计为农户无偿提供担保8.62亿元。 本报综合报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