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辉 金国栋
近两年,“缙云烧饼”异军突起,不仅在丽水本地和杭州、上海等大城市开出了许多门店,还在我国的澳门、加拿大的多伦多开出“缙云烧饼”门店。据当地有关部门统计,目前“缙云烧饼”已有授权门店136家,年营业收入达4亿元。缙云县委、县政府通过抓烧饼,激发农民创业创新热情,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投身服务业,“小烧饼”登上了“大舞台”、打造了“大产业”、促进了“大民生”。近日,记者就缙云烧饼的发展情况专访了丽水市委常委、缙云县委书记朱继坤。
朱继坤告诉记者,缙云是资源贫乏的欠发达县之一,抓“缙云烧饼”,目的是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去”创业,探索走特色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路子的一种模式。小烧饼看似“小打小闹”,但只要因势利导,就可以点燃农民的创业热情,形成燎原之势,成为脱帽“欠发达”、实现“绿富美”的良策。
朱继坤说,过去人们重视“高、大、上”的强县产业,对小烧饼看不上眼,没有把它作为产业来开发。现在,缙云给自己有个明确的定位:既重视“顶天立地”的骨干,更重视“铺天盖地”的草根;既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也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为把“缙云烧饼”作为一个产业来开发,县里把行政推动和市场运作有机结合起来,先后成立了“烧饼办”、开办了“烧饼班”、举办了“烧饼节”,制定了“六统一”的管理规定,落实了补助资金,并以“一笔写到底”的精神,推动“缙云烧饼”产业品牌化建设。如今,以烧饼为代表的缙云小吃产业已呈现出向全国辐射之势。
朱继坤介绍说,烧饼从原料到成品,涉及缙云菜干、土麦面、土猪肉、糖油、烧饼桶等诸多产业。为了进一步把“小烧饼”打造成“大产业”,县里将建设与此相适应的缙云菜干加工和无公害种植基地、无公害养猪基地、特质烧饼桶制作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真正把缙云烧饼做成“一业兴百业”的大产业。
朱继坤说,富民产业的培育,让他们找到了农民增收的“新引擎”,叫响了“一个烧饼三个家家”的口号,即:发展“缙云烧饼”产业和农家乐(家家乐)、电子商务(家家店)、来料加工(家家做)。去年,全县农家乐营业收入突破2亿元,发放来料加工费2.8亿元,农村电子商务实现收入8亿元。这样的富民增收举措,发挥了本地优势,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更好,也更加持久。
朱继坤表示,下一步,缙云县委、县政府将继续抓好以“缙云烧饼”为代表的小吃产业,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坚持精准发力,走出去经营小吃,美起来发展乡村旅游,坐下来点击农村电商,形成百姓创“绿富美”家业、能人办“绿富美”企业、干部干“绿富美”事业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