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黑木耳-单季稻”轮作模式栽培面积3万余亩,主要分布在龙泉、庆元、景宁、云和、江山、常山等地。“黑木耳-单季稻”轮作已成为我省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门路。“单季稻-黑木耳”轮作模式,黑木耳亩产值3万元以上,稻谷600余公斤,实现了亩产“千斤粮万元钱”目标。该模式茬口衔接紧凑,土地利用率高,稳粮增效作用显著。
产量效益
作物 产量(公斤/亩) 产值(元/亩) 净利润(元/亩)
黑木耳 600 36000 20000单季稻 600 1680 1110合计 1200 38680 21110
茬口安排
作物 播种期 采收期
黑木耳 7-8月 10月中旬-翌年4月单季稻 5-6月 9月下旬-10月上旬
关键技术
一、品种选择。黑木耳、单季稻的主栽品种分别为“916”和“中浙优8号”等品种。
二、培养基配制。杂木屑79%,麸皮5%,棉籽壳5%,砻糠10%,碳酸钙0.5%,石灰0.5%。
三、装袋灭菌。主料与辅料经充分搅拌后,装入宽15厘米×长55厘米×厚0.004—0.005厘米的聚乙烯塑料袋。料心温度达到98℃以上后保持12—14个小时常压灭菌。
四、接种养菌。每支菌棒接种3—5穴,套袋后以墙式、井字型、三角形堆放,室温26—28℃下养菌45—60天后排场。
五、刺孔催耳。每支菌棒刺孔13—14行、150—180个,呈“品”字形均匀分布。刺孔后及时散堆,创造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催耳7—10天。
六、出耳管理。排场前对耳场彻底清理消毒,整畦后搭建好耳架,架上喷管,掌握“干干湿湿”的原则管理水分,促使耳片生长,采前1—2天停止喷水。
七、采收干制。耳片七八成熟后晴天或阴天采收。采收后搭建晒架,晾晒黑木耳。 何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