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两台机器拿到国家发明专利推向市场后,受到了菇民朋友的欢迎,目前已经接到了近200台的订单。”近日,在庆元县松源街道朱村村木匠叶小林家的工作室,他展示了自己耗时4年时间成功研制出来的两件“宝贝”——菌棒打孔机和菌棒打孔装置。“这件菌棒打孔机,是专门用来给香菇、黑木耳菌棒打孔放气的,它的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而且效率是手工的两倍以上,8小时就能给5000段菌棒打孔。”叶小林介绍说,他今年55岁,15岁开始就跟师傅学木匠,从事木工行业40个年头,虽然自己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但是对发明创造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热情与兴趣,平时他不仅将自己的木工技术运用在日常用品的制作中,而且还喜欢钻研搞点小发明。
2011年,叶小林家开始种香菇,在一次手工给菌棒打孔放气的过程中,叶小林发现传统手工打孔的方式既费力,又耗时,而且一天忙下来不仅腰酸背痛,效率还很低。
“为什么不试试发明一台自动打孔机呢?”就这样,叶小林只要一有空就开始捣鼓他的木工工具,立志要研发出一台代替手工劳作的机器来提高生产效率。
机器体型过大重新改良,钻头口径不符菌棒比例重新打造,气泵气压过大重新调试……就这样,叶小林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朝自己定下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他为了发明这台机器,浪费的木材都能装修一幢房子了。”平时,妻子总是抱怨叶小林,说他不务正业,整天捣鼓这些没用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4年的不懈努力,叶小林的那股子钻研劲,终于让他在2014年6月和8月成功研发出了两款机器,并成功申请到了“国家发明专利”。一款专利名为“一种菇棒打孔机”,是用于菌棒的打孔放气;另一款专利名为“一种菌棒打孔装置”,用于香菇棒的接种。经过他改造后的接种箱,每箱可放入香菇段200段,完成一箱的接种只需半个小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其实机器早在两年前就大体成形,并能在实践中运用,但是为了让机器更加完善,我在机器的体积、灵活度、操作舒适度、工作效率等方面进行了上百次的改良。”只有产品成熟,才能向菇民朋友推广。经过反复使用和改良以后,叶小林将自己的发明“公布于众”。“没想到第一天向邻居展示机器性能,当场就接到了4台机器的订单。”叶小林告诉笔者,由于机器效率高,使用方便,价格也不贵,两种机器在半年不到的时间里就卖出了150多台。
一些食用菌设备生产企业看到他的发明专利有很大发展潜力,纷纷向他寻求合作,有的甚至出资20万元想买断他的专利。“现在还是属于作坊式生产,如果条件成熟,自己也想办一个加工厂,通过批量生产,降低成本,让更多的人用上我的发明产品。”叶小林告诉笔者,4年的付出,圆了他的发明梦,还为他开启了一扇创业之门。 吴明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