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专题

NO.9林下多花黄精套种经营模式

  •   模式介绍
      目前,全国黄精药材需求量越来越大,且大多是野生,人工栽培尚处于初始阶段。随着需求量的增加和野生资源的减少,近年来黄精药材价格越来越高。
      为探索黄精药材人工栽培技术,2013年,丽水市林科院、庆元县益津康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联合在庆元县屏都街道余村村建立了200亩锥栗林套种多花黄精示范基地。据测算,1亩锥栗林套种多花黄精3000株(50%左右的土地利用率),种植3-4年采收,可产干黄精340-680公斤左右,按目前每公斤50元计算,新增产值约1.7万-3.4万元,加上锥栗年产值在2000元左右,年均亩产值可达7660-10500元。
      江山市仙霞岭毛竹专业合作社也于2010年在该市保安乡利用多花黄精地下块茎和种苗进行林下套种,面积90亩。2013年起,实行套种的竹林已有多花黄精地下块茎产出,每亩年产块茎182公斤,平均售价为每公斤8元,年产值超1400元。扣除肥料、增加的用工投入350元左右,每亩毛竹林每年可增加经济效益1050元以上。随着经营年限的延长,毛竹林下多花黄精密度会逐渐增大,经济效益将会进一步提高。
    技术要点
    1.选择套种林分
    多花黄精栽培地要求空气、土壤、灌溉水等至少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土壤疏松肥沃,土壤酸碱度呈中性或偏微酸性,坡度小于等于25度。套种林分无严重病虫害,枝下高至少2米,透光率可控制在30%-40%之间。
      2.套种前准备工作
      清除套种林木的老枝、病枝、弱枝和机械损伤枝,通过整枝将林木透光率控制在30%-40%;清理林地的灌木、杂草、藤本、枯枝等杂物,准备好焦泥灰或草木灰。
      按水平带状进行整地,土壤深翻20厘米,耙细。畦宽1.2米,高20厘米左右,畦四周开排水沟。
      3.应用优良种苗
      选择抗病虫能力强、优质高产、有健壮萌芽的二年生多花黄精的根状茎作为种苗。种植前先将根茎切成段,每段需有2-3节,至少带1-2个芽,每段重0.05公斤左右,切口用草木灰涂抹,切口晾干后立即种植。
      4.及时挖穴种植
      种植前,按株距30-40厘米、行距30-40厘米挖穴,穴深8-10厘米,每穴施入腐熟有机肥0.25-0.50公 斤 、 钙 镁 磷 肥0.015-0.02公斤,并与土充分拌匀。
      10月至次年1月均可种植,但以10月份种植效果最好。种植时,将多花黄精根茎放入穴中,芽眼向上,芽头基本朝向一致,然后用土覆平,上面覆盖稻草,浇透水。
      5.肥水病虫害管理
      及时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种植后第一年追肥2次,分别在4-5月(开花)、6-9月(挂果)各施1次,每株施复合肥0.015-0.02公斤。种植后第二至第四年,除了追肥以外,在10-11月施基肥1次,施肥量每株0.5公斤。结合施肥进行除草,锄草、松土宜浅,避免伤及黄精地下根茎。
      如锥栗林每年3-4月(抽枝)、7-8月(壮果)各追肥1次,每株施复合肥0.5-1.0公斤。
      疏蕾摘花。开花时,将多花黄精花蕾及时摘除,减少养分消耗,促使养分向地下根茎积累。
      水分管理。雨季及时排水,避免因积水造成多花黄精烂根。长期干旱时,应及时浇灌,保持土壤湿润。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发生初期,尽量采用人工、物理等防治措施,在不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情况下,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和高效广谱、低毒低残留农药,不同的农药相互搭配使用,以增强防治效果。
      6.采收与初加工
      锥栗采收:于总苞呈黄色并自然开裂、坚果呈棕褐色和红褐色并具光泽时适时分批采收。
      多花黄精采收:栽后第三至第四年秋季采挖,茎秆上叶片完全脱落为最佳采收期。在无雨、无霜冻的阴天或晴天挖取带土黄精根茎。
      多花黄精初加工:新鲜根茎除去残存植株、烂疤和须根,用生活饮用水把泥沙清洗干净后,置蒸锅内蒸20-30分钟,蒸至透心时取出,反复揉捏,晒干或烘干。干燥根茎采用PVDC(聚偏二氯乙烯)密封包装,置于阴凉通风干燥处贮藏。
    推广成效
      黄精有益精补血、健骨壮阳、抗衰延寿的作用,发展前景看好。多花黄精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药食同源,是我国传统大宗药材,也是毛竹林下植被常见品种,与毛竹一样具有可持续经营特点,一次栽植科学经营能持续利用。在锥栗(板栗)林林地上种植多花黄精,充分结合了锥栗(板栗)林冬天落叶、春夏常绿的物候特征和多花黄精发芽期喜温暖湿润、生长期喜阴凉湿润的生态习性,锥栗产量可提高2倍以上,多花黄精产量可提高50%以上,经济效益明显。专家指导竹林套种多花黄精技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