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俞霙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近日,湖州市吴兴区塘红村村委会办公楼前响起庄严的国歌声,包括该村“草根好人奖”获得者在内的40多名村民参加了升旗仪式。
这是塘红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8月,塘红村建起“最美好人馆”,作为村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阵地,它不仅记录和展示了塘红村美丽的人和事,还激发了村民崇德向善的力量。“现在不是流行问你最好的时光是什么时候吗?如果你想了解塘红村‘最好的时光’,那么就到‘最美好人馆’里找。”村党支部书记沈小根笑着说。
塘红村的“最美好人馆”设在村文化礼堂二楼,面积400多平方米,是我省规模最大的好人馆之一。馆内设有“好人故事”、“好人语录”、“身边好人”、“塘红好事”、“爱的留言墙”等多个板块。
冯桂囡利用废弃布料制作蒲凳免费送给村民,沈宝财照顾独居老人30多年……好人馆里讲述着一位位村民的平凡善举,一个个家庭的温馨故事。据统计,自去年以来,塘红村已评选出10户“最美家庭”,20多位村民获得“草根好人奖”。今年,村里拍摄了一部由本村村民出演的微电影——《邻里守望真情》,讲述塘红的好人故事。村里决定,从今年开始,每年的8月31日为村善行日,每到善行日,村里每户人家至少要做1件好事。
沈小根说:“‘最美好人馆’展示的是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接地气,暖人心。我们通过建好人馆,把这些‘最美好人’的动人一刻留在村民身边,使好人精神生根发芽。”
今年7月,该区八里店镇移沿山村建成了湖州市首家村级“好人好事馆”。抗击台风“灿鸿”期间,村民陆银水主动要求到村里值夜班,为自己在“好事树”上添了新枝。他指着“好事树”上自己的名字说:“如果‘好事树’上没有我的名字,那是很丢人的,和村里其他人相比,我做得还不多。”
移沿山村党支部委员朱旭峰告诉记者,“好人好事馆”的建成让村里形成了见贤思齐、比学赶超的氛围。“之前有几户村民没有做过好事,在‘好事树’上看不到自己的名字,觉得脸上无光,就找到村里,要求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现在,全村771户村民,每户人家都有一个人的名字出现在‘好事树’上了。”
如今的吴兴农村,“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开始成为新风尚,全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正稳步迈上新台阶。“一个好人可以感动一座城市,一件好事可以带动一批好人。”吴兴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吴兴还将在更多的村建好人好事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