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村官’不是官,权力却不小”,的确,随着城中村改造及城市快速发展,政府对农村地区的扶持项目也在逐渐增多,从农村干部手中经过的款项也就越来越多,一旦农村干部玩起权力“钱规则”,便会不知不觉地开启“苍蝇”变“老虎”的进化之门。
现实中,“村贪”变身“小官巨腐”的事件时有发生,例如原北京市朝阳区孙河乡原党委书记纪海义受贿9000余万元,原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镇皇后店村会计陈万寿挪用资金1.19亿元等等。各地农村干部频频爆出的违纪违法问题在让人惊讶的同时,也令人疑惑:农村干部怎就成了腐败的“重灾区”?原因在于,在长期以来形成的管理体制中,村干部似乎成了游离于监管之外的群体。与“大老虎”相比,“小村官”的腐败往往不那么引人注目,且更具隐蔽性。
最近,广州市纪委监察局在全市农村开展廉情预警防控工作,全市村干部出国(境)证照上缴统一保管,建立农村集体“三资”交易平台……这些措施的目的是让干部管理透明化。
村干部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他们发生了贪污腐败,既会寒了老百姓的心,又会瓦解政府公信力。将村干部出国(境)证照上交统一保管的做法填补了目前国内“村官”出国(境)管理规定的空白,有助于打破目前“村官”出国(境)管理难的困局,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村贪”外逃的可能性。
现实中,统一管理村干部护照的做法有其可取之处,但这种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官巨腐”问题。“切断外逃路子”和“切断贪腐路子”有本质上的差异,只有深入村干部“小官巨腐”问题的本质,找准村干部为什么想腐、为什么能腐的原因,总结分析村干部的贪腐路径,才是杜绝村干部贪腐的关键,标本兼治、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找准村干部贪腐“毒瘤”的准确位置所在,干净利落地打死“老虎”拍掉“苍蝇”,真正做到反腐“上无禁区、下无死角”。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石月/文 2015年9月16日)